【大纪元4月14日讯】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辨证时首先应分清虚证或实证,若由于气血亏损,不能营养心神者属虚证。实证多由痰火扰动心神,瘀血内阻心络所致。
病因、证、治
(1)内因:七情刺激,平素心虚胆怯之人,如突然遇到惊恐,或情绪激动紧张,或悲伤过极,或忧思不解或大怒伤肝等七情扰动,触犯心神而不能自主者,就产生心悸。若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者,可用天王补心丹治之。若悲伤过极,或忧思不解或大怒伤肝者,可用加味逍遥散。
(2)外因:感受外邪,就是感冒所引起的,常见的有风寒与风热两种。
若风寒者,有心悸头痛,全身酸痛,怕冷较突出,舌苔白润,脉浮紧,可用九味羌活汤治之。若属风热者,有心悸头痛,发热咽痛,舌红口干,脉浮数,可用银翘散加黄芩、石膏。
(3)久病体虚:素体不强,久病或劳心过度,或各种失血,或脾胃气虚、生化乏源,可分为心血虚、心气虚、或心脾两虚所造成的心悸。心血虚引起的症状有心悸眩晕,失眠健忘,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脉细无力,可用四物汤加丹参、桂圆肉补血,酸枣仁、远志、茯神安神宁心。心气虚引起的症状有心悸眩晕,气短、动则气急,精神疲倦,易汗出,舌质淡胖,脉弱,可用四君子汤加减,重用黄耆。心脾两虚引起的症状有心悸健忘,思虑过度,食少体倦,失眠等证,可用归脾汤加减。
(4)痰火扰心:肝郁内热,复加恚怒,变生肝火,肝火扰心。症状为心悸时发时止,易惊吓,烦躁失眠,恶梦纷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可用黄连温胆汤或龙胆泻肝汤治之。
(5)水饮痰浊凌心:就是伤寒论所说: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症状有心悸,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眩晕,小便少,或下肢浮肿等,可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6)瘀血阻络: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临床上常见心悸心痛,痛如针刺,胸闷不舒,唇甲青紫,脉涩或结代等,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或与炙甘草汤合用。
预防
(1)平常注意调适情志,防止喜怒七情过极,注意适当休息。
(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恢复。
(3)由药物引起心悸者,应停止有关药物使用。
(4)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而富有营养,少吃动物性脂肪含量多的饮食。
禁忌
少吃咸、辣、烧烤之味和烟、酒、浓茶、咖啡等。◇(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