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286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1日讯】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作者简介】

韦应物 (公元737 – 约792),人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唐代大历时期大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而著名,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有《韦苏州集》。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写作者在淮上与相别十年的老朋友重逢时心中的悲喜情怀,言简而理深、语浅而情长。淮上:在今江苏淮阴一带。江汉:古梁州属下的一个地名。浮云:常用来表示飘泊不定、变幻无常。流水:用来表示时光如流、年华易逝。萧疏:稀疏,稀稀落落。

【全诗串讲】

想当初我作客人在江汉,见面时往往喝醉把家还。
我们象浮云被风一吹散,时间似流水不停又十年。
欢笑带着真情犹如以往,鬓发稀稀落落又显斑斑。
什么原因使我不愿归去,淮上有值得留恋的秋山。

【言外之意】

时人评论此诗,大多推重其熔裁功夫,这当然是不错的。特别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联流水对,确实是极形象、极简炼而又概括性很强的佳句。

但诗人不仅以善于用浅淡语言表达深邃内涵而著称,而且毕竟是一个真正修炼的人,因此这首诗除表层意义外,似尚有更高层次的内蕴,不妨浅析如下,以供读者探讨。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人生本如客旅他乡,红尘中世事牵连、人情缠绕,落入其中,每每如痴如醉;“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世间人事本由因缘撮合而成,缘起而聚、缘尽而散,迷中人不知其缘,便觉得人似浮云随风乱走,时见时别,反生出多种情怀。知道时间如流水永不停歇的人很多,但再往下想,要跳出流水限制的人向来寥寥无几;“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人最难放下者,情也。人无情不能活在人世,放不下情则走不出人世。渐渐放下、渐生慈悲,是为修炼。垂垂老态,对修炼人只是一个提醒、催促的信号,对常人则是徒生哀叹的归西之路的路标;“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人不能、不愿返归本源,只因执著世间万物,秋山美景可喻世间百态。

照此理解,此诗所述实为世人普遍的人生缩影。人生如旅,人生苦短,老而不悔,死而不悟,不亦悲乎!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诗所说的事情,平淡无奇;此诗所用的词语,简单明易。按理人人都能作、都能写,何以单单让孟浩然成就了这首唐诗中的名篇?意其真正奥妙,无非一个“真”字。有了这个“真”的因素,就能生出灵气、入人心扉、摇动性灵!陶渊明的诗能让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也无非至真而已。从这一点来看,也就明白为什么这首诗越读越像渊明的诗了。此理真平易,奈何人不知!
  • 重阳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桩赏心乐事。然而在唐朝大历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属重庆奉节),一位霜鬓华发的病弱文人独上高台,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风猎猎、猿声悠悠,眼前落叶萧萧、江水滚滚。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 人说红尘世间原本就是一个大的名利场,待久了能有几人不会被诱惑沉沦。守住纯净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圆容殊胜,自在逍遥、洒脱不羁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儿垂钓的童真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净无欲的纯美内心画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他从官场走来,掸去一身功名浮华,暂别尘世樊笼的束缚与喧嚣。他向深山而去,迎来十方松风水月,静看桃源仙境的清新与生机。这是他安身处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净地。他,笃志修禅的王维,在这座隐士辈出的终南山购置别业,从此往来于闹市与山野之间。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或许人生会遭遇艰难坎坷,不能因为一时的清贫生活而失去了做人应该遵守的道德礼义。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