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怎么买- 线上博彩全攻略

佛家故事:大通和尚

翼豸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一位姓吴的进士喜欢参禅悟道,立志要想成佛。他听说天台山有一位叫大通的和尚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随即步行前去拜访。大通和尚料到吴进士是带着很多执着心和有求之心前来求法的,动机极为不纯,所以推辞不见。于是进士便跪在山门外等待。

终于,大通和尚叫进士入内,问到:“你为何而来呀?”
进士回答说:“来学佛的。”
“你难道不是尚书大人的儿子吗?” “是的。”
“令堂大人还健在吗?” “在呀。”
“那你有妻子吗?” “有的。”

“先生糊涂呀,佛性慈悲,你父亲尚在,妻子也好好的,而你忍心离弃他们,贪图作佛,此心见得了佛祖吗?”

进士说不出话来。大通和尚又问道:“要成佛必须要有功德,你都有哪些功德呀?”

“每遇到荒年我都捐款捐粮捐物,救济灾民。每遇到棺材我都掩埋,而且我年年都买来活物放生。”

“是凡为了求福报而积德行善的人,其实与无德的人是一样的,不能算其功。你为了想成佛而作各样善事,哪里来的功德呢?你要真想学佛就先学我吧。从现在开始,我坐你也坐,我吃你也吃,我上厕所你也上厕所,我睡觉你也睡觉,你能行吗?”

进士回答说行。于是大通和尚便闭目坐在榻上,整整一天不说话,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起身上厕所。吴进士坐得浑身骨节酸痛,饿得肚子叫的象打雷,尿也洒了一裤子,但是大通和尚还是那么坐着。没有办法,吴进士只得站起来,愿意回家去。大通也不说话,拱手微笑着送了出去。

(《续子不语·卷五》)

【原文】

大通和尚

吴门某进士通禅理,立志成佛。闻天台山僧名大通者年一百二十岁矣,乃徒步访焉。两扣茅蓬,辞不见,进士跪门。

一日,僧召入问:“汝来何为?”曰:“愿学佛。”曰:“君非某尚书之子欤?”曰:“然。”“今尚在乎?”曰:“在。”“有妻子乎?”曰:“有。”僧曰:“君误矣!佛性慈悲,汝父尚在,妻尚存,而忍心别父弃妻,贪图作佛,此心可以见得佛否?”进士不能答。僧又问:“成佛必须功德,汝立何功?”曰:“我遇荒年必倡捐赈粥,遇棺椁必掩埋,年年买活物放生。”

僧曰:“凡有心积德以徼福者,与无德者同。犹之律上过失杀人,虽杀不抵命也。汝贪成佛,而强为诸善,何功之有?汝果要学佛,当先学我,便从此刻学起。我坐则坐,我食则食,我溲溺则溲溺,我眠则眠,汝能照样行乎?”曰:“能。”

僧长呕一声,便闭目坐榻上,一日不语,不饮,不食,不眠,不起溲溺。进士骨节酸楚,腹中雷鸣,溲溺俱下,而僧不知也。不得已,起跪僧前,愿且还家。僧亦不答,拱手微笑而送出焉。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行俗名张遂,生于公元683年,父亲原籍甘肃省敦煌,后迁魏州昌乐(河南省南乐县),这里就是张遂的诞生地。他的父亲做过几任县令,很早就去世。留下遗孤,过着贫苦的生活。他自幼至长,好学不倦,最喜欢研究历像及阴阳五行之说,再进而研究有关天文、历法的学问。
  • 经过几十年共产统治﹐大陆的寺庙早已不是正经修炼的地方﹐和尚道士也早已成为职业。日前江苏省某法院审理了一起和尚的妻子起诉离婚的案件﹐充份显示了中国宗教界令人啼笑皆非的现状。
  • (据中广新闻报导)泰国一家酒品公司准备上市,但在泰国和尚抗议下,〔泰国证交所〕只好拒绝这家公司上市申请。
  • 大陆的体育明星难当﹐这不﹐几位名人已先后“禁声”﹐企图以骄人战积取得说话权﹐请吃饭权﹐代言商业广告权。下周末的国际游联跳水大赛第四站﹐新人吴敏霞将参赛﹐而不在国家队编制的田亮和尚在恢复的郭晶晶都将缺席。亮晶霞绯闻难自处﹐看样子他们都企图以苦练赢得人事。
  • 宋之问是唐代诗人,他与另一诗人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是唐朝近体律诗的代表人物。
  • 巧的是,公子摔下马时,正好碰上老和尚灵魂。这番灵肉合一后,世家公子便慢慢地苏醒过来。
  • 十年间不经科举,方观承从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纪元)
    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师父给的盘缠,准备离去时,道士提醒他说,“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否则这套本事就不灵了。”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在玉皇殿主阵失利后,王兰英、杨延昭及穆桂英率领将士一度攻下玉女、铜光等数十阵,并成功让黑水、西夏国军士倒戈投向宋营,然而此时辽国萧太后前来亲自坐镇,辽军士气大增,宋辽双方互有胜负,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长达数月之久,宋军诸将士苦思对策,始终难有进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