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已久的乐舞——唐代舞蹈

解晓菁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政治安定,经济富裕的唐朝,在世界民族与大唐帝国的频繁互动下,缔造出乐舞文化的大交流!不但保有汉族音乐的传统,吸收西域各国的舞蹈风格,更集合前代艺术之大成,使得舞蹈发展在大唐里,蓬勃兴盛、大放异采!

唐朝的舞蹈艺术,造就了许多优秀舞人,绝大多数来自民间、宫廷、及私家的舞伎。例如众所皆知的杨贵妃,善歌舞、通音律,是唐代贵族中素富盛名的舞蹈家。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便因杨贵妃轻盈飘逸的舞步而更添光彩,诗人白居易就曾说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舞根据【婆罗门曲】而改作,节拍由缓而急,舞者随之律动,有时似驾云般地凌波微步,有时又如雪花般轻舞飞扬,当节拍缓缓停下后,回眸凝盼的舞者,巧笑倩兮,有如仙女下凡。

除了杨贵妃外,“公孙大娘”也是唐代杰出的舞蹈家之一:公孙大娘擅舞剑器,常在民间献艺。杜甫五岁时,就曾亲眼见识公孙大娘的剑舞,跳跃回旋,伸展自如,动如奔雷闪电,止如江海平波,进而激起许多人民的爱国情怀。

但是,一个好舞者不但要有高超的舞技,还得结合人文素养,才能充分展现完美的舞蹈艺术。所以,不论是杨贵妃还是公孙大娘,皆在琴棋书画、术德兼备下,进而使她们的舞蹈名扬千里、流芳百世!

除了单人舞外,规模庞大的乐舞,其恢弘的气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贞观六年,唐太宗来到出生地庆善宫,赏赐人民,赋诗十章,由吕才制成乐曲,称为“功成庆善乐”。配合西凉音乐,动作安徐飘逸,闲静幽雅的舞风,表达出太宗仁义治国的德政,天下太平的理想。

贞观七年,唐太宗也根据作战队伍的进退、回护、突破等行动,编制了“秦王破阵乐”。乐器以大鼓为主,气壮山河、雄壮威武,歌颂唐太宗百战百胜、威震八方的赫赫武功!

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所以每当新皇即位,无不马上制礼作乐;先秦学者更认为,一国一地的民风优劣,可从乐舞窥其一二。所谓:“审乐以知政”、“观其舞知其德”,乐舞不仅反映生活,更能教化人民、端正品行。唐代乐舞的丰富多彩,为汲汲营利的市井小民注入了原始生命的质朴与热情:且让我们唤醒沉睡已久的唐代乐舞,唤醒人们纯美的善良与真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称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皮影戏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将中国濒临式微的传统皮影戏在美国发扬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宫演出。然而在她弥留之际,红门剧社的风光已不如从前,她没有后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戏遗产何去何从?
  • 1923年,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学任教的姨妈时,被中国古老艺术——皮影戏深深吸引。这位美国女孩终身未嫁,用尽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戏的创作、演出中,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受邀赴白宫演出。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