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
传统民俗文物

【艺海漫游】剪纸迎春--山西剪纸艺术展

在欢乐的新年气氛中,除了放爆竹、贴对联、点灯守岁之外,您知道传统民家是如何妆点热闹的年节气氛呢?

走访台湾台中万和宫,一览山西国宝级剪纸艺术家辛爱英女士的“金猴迎新春─山西剪纸艺术展”,不禁赞叹中国传统工艺的巧夺天工!这场从山西远道而来的精致剪纸创作,是由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的何世龙夫妇所精心规划。

放眼望去,剪纸作品琳琅满目!中国传统民家竟然只需一把剪子、几张红纸,就可以幻化出满室大红、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



民间工艺 源远流长

随着现代化的脚步,中国剪纸艺术日渐式微,然而,这传统民俗工艺伴随中国人却有数千年之久。我们从唐诗“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即可略窥当时剪纸工艺的生活化。而且据传在公元七世纪左右,经由“丝路”传播到欧亚各地,至今,这些国家博物馆里,还可看到许多古老的中国剪纸珍品呢!

传统剪纸的用途非常广泛,有贴在窗户装饰用的“窗花”,有贴在婚嫁喜庆、礼品增添喜气的“礼花”、贴在屋内天花板中心的剪纸“团花”,而且剪纸的花样还可以延伸到多种工艺上,如:用作刺绣的枕头花与肚兜花、装饰灯上的灯花、表演用的皮影戏…等。嫁娶吉日,用一个喜字象征喜事连连,在台湾的婚礼喜宴上,还继承着这个古老的传统。



巧夺天工 包罗万象

辛女士这些丰富多彩的剪纸创作,真是既精致又美丽,令人目不?给,举凡喜庆祝寿、吉祥、成语俗谚、风俗人情、戏剧造型、经史典故及神仙故事等,剪纸题材包罗万象。除了以连环图案的方式剪出西厢记章回小说,还可以欣赏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传说。

其中,十二生肖的传说饶富趣味,传说玉皇大帝为了要人们知道年轮齿序,方便人们记忆之用,于是神仙们想出了一套地支记年法,征选十二种动物来做代表。辛女士巧手下的十二生肖,可爱模样活灵活现,一点也不输给现代知名插画家,具有相当高度的创意哦!



从辛女士的剪纸作品,我们还可以发现传统剪纸巧妙采用“借音” “借物”手法,来寓意祈福、祝贺的艺术特点:

在“借音寓意”方面,蝙蝠的蝠与福字同音,所以象征福气的意思,而花瓶的瓶与平字同音,所以象征平平安安;鱼是取“余”的谐音,“年年有鱼”即是年年“有余”,祈许在新年里有个丰硕的一年,而大猴背小猴,表示“辈辈封猴”,猴子骑在马背上,寓意“马上封猴”。在“借物寓意”方面,仙鹤象征松鹤延年,取其健康长寿之意,鲤跃龙门表示飞黄腾达之意。其他,尚有吉祥的“福”字、婚礼的“喜”字、祝寿的“寿”字;而门眉上挂着的“吉祥如意”,“春、福”的“挂钱”,也是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代代承袭 薪火相传

在传统中国农业社会中,辔滮u的精巧程度,也是成就好姻缘的重要依据喔!

策展人何世龙先生说到“山西的剪纸,都是妈妈教女儿;像这位姥姥教她的女儿,也就是作者的妈妈,然后这个妈妈又教给这个作者,也就是作者辛爱英本人,然后辛爱英又教她的女儿剪纸。这样一代一代的教女儿,我们把它称为传承,代代传承,也称为母亲的艺术”。

妈妈为了找个乘龙快婿,在女孩还小的时候就教她开始练习剪纸。等她长大的时候,往往把她的剪纸贴在门窗上,过年的时候,街上来来往往人们,欣赏每户人家贴的剪纸,剪纸手艺好不好,还关系到能否找个好对象呢!



正心诚意 佳品天成

剪纸艺术的技法看似简单,但是要做成有创意的佳作,可也不是很简单的,何世龙先生也提及辛女士一套扎实的创作程序:

“给她一个猴年的主题,她就开始去设计这个图稿,然后她开始在纸的背面开始绘画,然后画出这个图稿之后,她就开始剪,在剪纸技巧上面,除了用剪刀剪,还有用刀子刻的,还有阳刻跟阴刻的区分;剪纸过程中,还可配合多种折纸技巧。”

从设计、画图稿再完成作品,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懂得技巧运用,也可以“化繁为简”喔!

从辛女士的剪纸艺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艺术内涵和人品修养息息相关的特点。曾有一位剪纸的名家说道:“剪纸求精之道无它,定、静、安、虑、得是也。”也就是说,在创作之前,先要定神静心、心静则气平;其次是安坐,持剪审图,静待工作;再来便是“虑”,就是审视图稿,虑及何从下剪;最后是“得”,谨慎剪作,佳品自成。

看来,所有的创作皆从正心诚意开始,只要心能正、能诚、能善,就能不急、不燥,那么创作就能水到渠成、源源不绝了。

欣赏辛爱英十分熟稔的技巧,及良好的美术造诣,想来她必有绝佳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坚守着现今已成冷门的剪纸艺术!

欣赏着这些精美的剪纸艺术,是不是顿时感受到喜气洋洋的年节气氛呢?,剪纸由于材料易得,效果立见,既实用、又可美化生活,自己动手做更有趣喔!您心动了吗?何不马上动手试一试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