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解决高市文化中心更名等争议 管碧玲提建言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二十日电)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更名及蒋公铜像迁移问题,引发争议,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管碧玲今天提出两项方案,建议由文化局主导,避免泛政治化,避免加剧社会的对立和族群的撕裂。

管碧玲下午召开记者会表示,高雄市文化中心兴建于民国六十三年,当时台湾尚处威权时代,建筑设计是以纪念蒋中正为目的,从建筑物的阶梯高坛、放置巨大铜像的“神龛”处理,整体是一个政治膜拜空间,蒋公铜像本身和“永怀领袖”的题匾,充分说明当年以政治统治文化的现象。

她说:“如今文化中心是高屏地区的艺文展演场所,所有国际的文化艺术团体都在这里演出,国际艺文人士到高雄时,一直很难理解高雄作为进步开放的国际城市,怎么会在最主要的文化场所还出现这样巨大的政治图腾。”

管碧玲建议,文化中心去政治化的事,要让文化局来主导。一方面是文化局是主管维护单位,另一方面把主导性转移到议会或诉诸民意,很容易泛政治化,动辄得咎,会变成不是不敢面对,就是争吵不休。

管碧玲并提出两种方案,建议有关单位择一处理并希望各界讨论。

第一个方案是将中正文化中心改名为高雄市文化中心,“永怀领袖”匾额改为文化界认同的文字,例如“止于至善”、“真善美”等,由文化界集思广益形成共识,而蒋中正铜像可暂不移除,从论述上引导成一种有历史印记的公共艺术。

管碧玲认为,造价新台币一千多万元的蒋公铜像是该建筑的核心,移除工程会损及铜像本身,移除后如何变更设计,让文化中心的建筑一体而没有瑕疵是高难度的工作。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案,不如不动。

第二个方案是连铜像也一起移出。管碧玲表示,移除铜像必定造成争议,她建议,要移除必须用尊重、包容的方式处理。为替铜像找到好的归宿,管碧玲专程跑了一趟桃园大溪实地勘查“蒋公铜像公园”。

管碧玲表示,这个公园山明水秀,紧邻慈湖谒灵服务中心,依山傍水、小桥曲径,连风水都很好。如果要移除,她建议可以安置到这个公园。

她也说:“文化局可以结合文化界积极处理本案,两案可择一执行,也可视为两阶段处理,重点是处理过程不能泛政治化,而是透过一个好的过程,创造积极正面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