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赢家 娱乐官网-赢家 娱乐开户-赢家 娱乐注册 shouye
现代长篇小说

小说:海棠诗社(8)

第一卷 校园

续前文

***

诸位学友的诗作虽有许多不足,但又不知如何修正之才算佳作。我于是陷入迷惘,数十次试图覆信,数十次无奈作罢,只得埋头读起《红楼梦》来。

某日黄昏,甚感无聊,遂乱翻《纳西与摩梭民俗》一书,不料深为泸沽湖畔的美景朴俗吸引。细看数页,推想杨雪贞之灵感大概得之于此地。

该书写道:

“川康滇相交之处,多山,少平坝。有一湖名泸沽,东西窄约十里,南北长不过二、三十里,周围丘树茂盛,四季青葱,蓼汀沙渚,鸥鸟常集。晓晴风软之时,红霞翠影,倒映其中,明湖顿成彩湖。每当夜月滕空,满湖光媚,群峦幽静。湖边有摩梭人万余,皆纯朴异常,互助耕食,真人间又一桃源也。

摩梭人处母系社会结构之中,婚姻名为阿夏,男性每于夜晚至女性闰房,拂晓归家。男女纯以感情为基石,合则继续交往,不合则和平分离。一桩契约解体,另一桩契约才能产生,绝无一脚多船之恶事。女性于家中支配经济权利,承担养育、教育子女的责任。家庭间无欺无诈,和平往来。

男女皆善歌咏,女子尤甚。每遇节日,无论昼夜,树下湖边,到处篝火,歌声盈耳,热闹非凡,男女青年,多以此为寻觅合意阿夏为良机,表达感情,大胆多于娇羞,直率却无粗鄙之嫌。

又湖东数百里,有纳西族,与摩梭族风俗相近,皆系古耗牛羌后裔。时朝时,纳西诗人木青木公祖孙二人尤得汉诗真谛,徐霞客与之交厚,四库书收其佳作……”

读着,不觉进入梦乡,身至泸沽湖畔,眼前到处欢歌篝火,满湖青光怡人。我一人踏上一叶小舟,驶向藕塘深处,笛声悠扬,然而不知起于何处,想必灯影处有歌筵,待驶至,仍是一片青香世界。

正当我惆怅嗟叹之时,有人推醒了我,一看是马刚、古丽,我连忙起身,舀水,让他们洗了手脸,然后为他们备晚饭。饭间所谈的无非是些各自的见闻感受。

马刚说:“我小妹,现在高二,明年参加高考,听说我们诗社的事,动了心,非要考北京的学校才如意哩。”

我说:“想不到河西走廊与古典文化还有这么多情丝。”

古丽说:“不要小看马兄的故土哟,大诗人杜甫有位老师就是他同乡。”见我心存疑问,就说:“何铿是杜工部的老师呀!”我问:“何以为证?”

古丽嫣然一笑说:“亏你还爱好诗歌哩,杜工部自己说过呀‘曾学阴何苦用心’,那阴氏且不管他,那何氏就是何铿,也是武威人。”

马刚说:“对了,难怪我前几天在家闲读古诗时,发现他们有些句子、意境、手法,有些相似。比如杜甫有‘岸花临水发,樯燕语留人’,而阴何则有‘江燕绕樯飞’之句。可见大诗人也不能与前人决裂了。”

古丽说:“我以为诗可以兴,其要旨在于若能尽倾心中感兴,即使借句,翻新无什么妨碍,相反会收取长补短之妙。试想人心有相通处,怎能不有雷同相似的感觉哩。试想人间词语有限,又怎能不生相似的表达呢?”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直至月残星稀,我们才各自安歇。@(待续)

(点阅小说:海棠诗社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