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网上投注app - App Store

成语故事:想入非非

善东
font print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3日讯】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有许多是来源于佛教经典和故事,象“四大皆空”、“返视内照”、“顽石点头”、“盲人摸象”,等等。成语“想入非非”俗称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此语出于佛经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处”。

在佛教中对三界的认识是在人类空间以上,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以无色界为最高。无色界又分为四天而以“非想非非想天”为最高,也就是三界中的最高天,故又名“有顶天”。

《楞严经》形容此天众生是“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又《俱舍颂疏.世间品三》:“谓此定体,非前七地粗想,名为非想。若想全无,便同疑暗。有细想故名非非想。”意谓此天居诸天之首,其中众生定力深湛,已经没有下地的粗想,故名谓“非想”。但并非完全无想,尚有细想的状态,故又名“非非想”。这种思想实指这一层次天体众生在这一境界的思维状态,被俗语用作嘲谑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为想入非非,意义实大相异趣。

关于“非想非非想天”,有这么一则故事。

古时有位小和尚修行,某一夜有妖狐化成美女前来。狐女在屋外以言语及色相勾引,小和尚都可以把持自己,不为所动。狡猾的狐女说到:

“小师父能够以定力拒我,可见修持境界已超过了’忉利天’ (‘忉利天’在佛教中是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也就是所谓的’三十三天’) 天人的标准。可是如果能让我坐在您身旁,且有肌肤的触碰而不为所动者,就说明小师父已经是’非非想天’中人了。小师父愿意证明给我看吗?”

小和尚在执着心的驱使下同意让那狐女进屋来,其实是上当了。不幸的是,他并没有修炼达到如此高的心性标准,最终把持不住,毁了自己的戒体。小和尚悲痛欲绝,追悔莫及,没过几天就忧郁而死。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歙州人潘谷以制墨为业,人们称他制作的墨为“神品”。据古书记载,在当时东京汴梁相国寺每月举行的盛大庙会上,“潘谷墨”经常被文人争购。
  • “勃然变色”形容突然改变脸色。
  • 刘孝廉能记起前生事,说自己有一世是个大官,行为多不轨。62岁而殁,阎王刚见他,赐给他座,给他饮茶。因见阎王杯子里茶色清澈,自己的混浊似胶,怀疑是迷魂汤,乘阎王没有注意,将茶倒在桌子底下,假装喝完了。
  • 成语“毛遂自荐”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 中国有个成语故事,叫做:“入吾彀中”。这句成语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着的《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很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
  • 成语故事:驹齿未落
  •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 “饶舌”比喻不该说而说。
  • 勃海人鲍宣的妻子姓桓,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惊讶于鲍宣能守清苦,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并送了他许多嫁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