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1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七日电)教育部统计,国内近10年大学数量成长2倍,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担心教育资源若无法有效运用,恐会影响教育品质;经建会研究国外做法,发现包括美国、英国及澳洲都认为整并是有效手段,建议政府应更进一步推动大学整并。
经建会表示,根据教育部统计,94学年度公私立大学校院(包括军警及空大)共计154所,近10年大学数量成长2倍,若教育资源无法相对扩充及有效运用,恐会影响大学教育品质提升。
因此,教育部近年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师范校院定位与转型发展方案”、“国立大学校院整并推动发展计划”及“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等,均提出学校整并或规模化构想。
经建会指出,目前国内大学校院数量已近饱和,观察美国、英国及澳洲做法,发现只有透过大学整并,才可发挥经济规模效益,并解决学校发展瓶颈问题。
例如美国自1988年迄今,每年均有6到11件不等高等教育院校合并案,包括社区学院改造,整合规模较小学院,以改造学校财政结构,解决倒闭危机,并增加学校研究能量。英国在1992至1997年之间,共有25所小型学院被并入大学之中。
此外,澳洲为进一步鼓励进修教育学院转型,减少高等教育学校数,原先在1987年前有46所进修教育学院及19所大学,到1991年则整并成为31所大学。
经建会认为,为迎接全球化国际竞争,将资源做更有效分配,大学整并被认为是一项有效手段,建议政府在整并策略上更主动,除了提供资源挹注,在整并过程中,也应加强与学校内部相关单位及人员沟通,并提出整并后发展愿景,使校内各界了解整并后,学校发展优势及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