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去琉球的音乐—御座乐】御座乐的乐器(上)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近年来,发现御座乐的乐器在尾张德川家、水户德川家被保存下来,分别在名古屋市的德川美术馆和水户市的德川博物馆。但是因为这些乐器非常的贵重被珍贵的保管着,因此要亲眼见到这两批乐器实非易事。关于乐器的考察,笔者参考了这两家的照片及其资料。

【徳川美术馆所蔵的尾张家御座乐乐器】
唢呐、鼓、小铜锣、三金、铜锣、三板、新心、両班、横笛、管、长线、二线、三线(长、短)、琵琶、四线、月琴、提筝、胡琴、夜雨琴

【徳川博物馆所蔵的水戸家御座乐乐器】
唢呐、鼓、小铜锣、钹子、铜锣、三板、锣子、挿板、笛、洞箫、二弦琴、琉三弦、琵琶、四线、月琴、提筝(风琴)、胡琴、洋琴、铜拍子、十二律

这些乐器中,对一般人来说比较不被人所认识的乐器应该是提筝这乐器了。笔者在还没到冲绳之前,也未曾见过这样的乐器。提筝的外形是像古筝的乐器,但是乐器比例上是小很多的。因此提筝并不是像古筝的弹奏方式,而是将提筝放在左手手臂上,右手则拿弓擦弦,像是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演奏方式。

夜雨琴指的是洋琴。而关于水户家所藏的乐器照片看来是像排箫的乐器,然而在上江户或其他关于御座乐演奏的资料中,从未见过此乐器的名称,所以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是当时在演奏前被拿来作为调音用的。

三板是三块板子用线串起来的打击乐器,在台湾也是未曾见过的乐器。三板虽然是御座乐乐器(宫廷音乐),但是很可能因为琉球古典音乐的发展,现在三板也成为冲绳普遍的乐器了。笔者在冲绳时曾见过一位演唱琉球民谣的艺人一边唱着歌一边技术纯熟的打着三板乐器,这像极了轮音的技巧绝不输给台湾南管音乐的四块。另外据笔者的考察,三板也称为插板。

二弦琴和二线就是二胡。三线是三弦。四线则是四条弦的弹拨乐器,琴杆较月琴长。长线也是弹拨乐器,除了琴杆长之外,琴身被采绘有美丽图案,看起来是极其富丽的乐器。

现在御座乐复元演奏会所使用被复原的乐器里没有金锣这项乐器。但是根据调查中发现,1710年的‘琉球聘使记’记载着“金锣如仰盂”。另外,在“琉球乐器图巻”的“坐乐”的场面、也有金锣这乐器画在上面。这乐器的形状像是现在的铜锣(一个),没有吊挂的台。在‘冲縄一千年史’的“琉球座乐器图”里面也可以看到金锣这个乐器。这两张图虽然都没有记载画的是哪个年代的乐器,大多数和1710年到1718年的来朝记录的乐器名是一致的。这点看起来,很有可能是同时期的乐器。根据宫城栄昌氏的“‘上江户史料’中的芸能史料”,记载着1682年的‘壬戌琉球拝朝记’有“钲着板一人右打左鸣着板钲识名里之子”的记录。这里,最早记录的“钲”就是指的铜锣,“着板”是拍板,另一个“钲”笔者认为就是金锣了。另外,1714年的‘通航一覧巻十二’记载、“铜锣両班金锣伊野波里之子”的记录看来,使用了铜锣、両班(拍板)、金锣的乐器。而1752年的‘琉球来使记’则是、“铜锣檀板铜锣”的记录,也就是铜锣、檀板(拍板)、金锣。金锣这乐器虽然在德川和水户两家都没被留下来,而且史料里也很少提及这乐器。因为1748年以后金锣被改为“铜锣”的名称,所以乐器名称变得更为繁杂。现在的御座乐复元演奏研究会,并没有使用此乐器,然而像刚刚提及的‘琉球聘使记’、“琉球座乐器图”等的资料看来,这楽器的存在已经明朗化了,是应该要注意的。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隋唐两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宫廷设置了各种乐舞机构,如教坊、梨园、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乐工、歌舞艺人多达数万人。士大夫阶层和豪富之家还有很多能歌善舞的官伎、舞伎。这些人中间集聚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门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献身于艺术创造,将乐舞艺术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

  • 俞伯牙创作了许多曲子,其中“高山流水”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 御座乐是从中国传去琉球的中国系宫廷音乐,因为没有广传给大众,随着废藩置县没有了承传、也失去了演奏的机会。这之后、乐器本来在中城御殿保存着,在二次世界大战被烧失殆尽!平成4年(1992)、因为复归20周年,首里城被复原(复兴)。
  • 说起中国和琉球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25年(1392),皇帝赐闵人36姓给琉球时,这些人在冲绳教了中国的礼乐等等,据说从那以后,中国传去的音乐便盛行了起来。
    根据上江户的演奏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御座乐的乐器跟曲子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增加。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764年(1764年以后,乐器和曲子都固定)。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御座乐初次传去琉球后,又时而会从中国再把曲子或乐器带回去琉球。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清音若莲——净泉音乐原创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