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去琉球的音乐——御座乐】

御座乐如何传去琉球的
廖真珮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说起中国和琉球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25年(1392),皇帝赐闵人36姓给琉球时,这些人在冲绳教了中国的礼乐等等,据说从那以后,中国传去的音乐便盛行了起来。
根据上江户的演奏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御座乐的乐器跟曲子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增加。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764年(1764年以后,乐器和曲子都固定)。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御座乐初次传去琉球后,又时而会从中国再把曲子或乐器带回去琉球。

1 久米村人
据<<球阳>> (卷一46条)记载 “明太祖赐了闵人36姓后,琉球国开始盛行演奏音乐、制礼法、改变风俗等”。而<<琉球国由来记>> (卷三13条)也记载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太祖皇帝、遣赐闵人三十六姓 。因而文风丕变、以致一道同风之盛。从此本国、始节音乐、不异中华”等。也就是说,从1392年以后,琉球的音乐和中国没有什么不同。在卷四的24的乐则有“当国、乐、察度王尚巴志王之世间、自中华传授来乎、不可考。有座乐 是为太平乐。奏于座中故、亦曰座乐”的记载。

闵人36姓是从中国的福建移民到琉球的人,他们在那霸的久米村集团居住,对于琉球王府来说,他们活跃于制作和外国的往来文书、或翻译、或舟匠、或领航水路等。去中国进贡副使的人一定是久米村人担任;还有官生和政治家、学者也是由久米村人担任。久米村从17世纪左右,他们自己称为 “唐营”后又称为 “唐荣”。

在傅崇道的家谱记载了: 国王因为册封使一行演奏了清的音乐,因为感动所以让傅崇道学习。明朝虽然传来中华音乐(座乐),经过时代的演变,音乐的节奏或是音乐表情都已经乱了套了。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明朝时琉球就有中华音乐的存在了。如果御座乐是明朝时代传去的,御座乐最初应该就是久米村人传去的吧!

2 册封使一行
因为中国方面承认琉球国王的即位,为了赠王衣王冠并去祭拜其先王而派遣使者去琉球。而这使者被称为 “册封使”,册封使所乘的船称其为 “冠船”或 “御冠船”。去琉球的册封使持续到最后的琉球王尚泰的册封(1866)。

明清时代对琉球册封的正使和副使都是由文官来担任。使节团里除了政府规定的人以外,册封使们自己也可以选择带去所谓的 “从客”也就是各方面的专门家、顾问、技术者等。例如:医师、天文学家、音乐家、画家等等。

张学礼的从客陈翼多才多艺,依琉球国王的请求,教世子等三人琴的弹奏。大约一个月时间在天界寺教琴、这之后又移到中山王府,又教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短的时间内,世子思贤将 “平沙” “落雁” “关雎”三曲背下,国王的女婿则把 “秋鸿” “渔樵” “高山”三曲背下,法司的儿子则是把 “流水” “洞天” “涂山”的三曲背下。

而为了册封琉球国王去的海宝、徐葆光带去的琴师陈利州也教了那霸官的毛光弼,不仅是让他背下数曲,甚至留下了一台琴。

3 歌乐师(乐生师等)
册封使一行去琉球的时候,传去了御座乐。琉球到中国去朝贡时的机会也学习了中国音乐。梁渊的家谱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乾隆五十年六月十六日再请宪令为习礼读书及习中华歌乐杂戏”。他身为留学生除了读书之外,也学习了中华歌和中华戏曲。

从琉球派遣去的中国留学生,是双方交流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留学生可分为两种类,一是进国子监学习者被称为 “官生”,一是在福州学习的人被称为 “勤学人”。据田名真之的叙述,目前以1663年蔡彬等三人奉王命为“学文习礼”的派遣是最早的例子。他们是公费支出的国费留学生。从那以后,自己想要去福州“读书习礼”的例子开始登场。18世纪以后,为数很多的年轻人渡海去中国修学。

在成为歌乐师或者乐生师之前,大多数的人都曾经作为私费留学生到中国的福州去读书习礼。以下的例子是来自家谱。郑鸿勋为了读书习礼,乾隆2年(1737)开始,8年都在中国。郑亮采是乾隆3年(1738)去中国,1743年回去琉球,1747年成为乐生师。梁渊是乾隆33年(1768)为了习礼读书去了中国。回琉球后,乾隆37年成为唐跃师。之后,乾隆50年(1785)为了习礼和学习中华歌乐杂戏,又再次去了中国,回去琉球后,又再次成为乐生之师。

据上之述,久米村人是明朝最早把中华音乐传去,随着时代的变迁、拍子和旋律也乱了套,因而在册封使一行去琉球时,琉球人也趁机会再习中华音乐,除此之外,“读书习礼”的私费留学生也去中国学习音乐或戏曲。这就是御座乐传去琉球的途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隋唐两代是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宫廷设置了各种乐舞机构,如教坊、梨园、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乐工、歌舞艺人多达数万人。士大夫阶层和豪富之家还有很多能歌善舞的官伎、舞伎。这些人中间集聚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门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献身于艺术创造,将乐舞艺术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

  • 俞伯牙创作了许多曲子,其中“高山流水”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 御座乐是从中国传去琉球的中国系宫廷音乐,因为没有广传给大众,随着废藩置县没有了承传、也失去了演奏的机会。这之后、乐器本来在中城御殿保存着,在二次世界大战被烧失殆尽!平成4年(1992)、因为复归20周年,首里城被复原(复兴)。
  • 清澈的如临仙境、如沐清风般的宁静与静谧的音乐,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声,悠扬的、具备强大穿透力
  • 德国圣多玛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复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2),在巴哈时代达到了最高峰,之后虽然逐渐没落,但是这种艰难的音乐形式却常被后来的作曲家视为一种能力的挑战。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清音若莲——净泉音乐原创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音乐】春王正月——净泉音乐原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