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仪编译) 美联社华盛顿消息,很久以前美国人就喜欢用中国制的青花瓷餐具来点缀他们的古董家俱桌。
从中国唐朝武则天女皇的时代开始,第一艘到中国贸易的美国商船于公元1785年载运着328,000磅重的茶叶回到纽约港。第二项大宗货品则是128,260磅重的瓷器。
早期中国的瓷器,虽然纯白细致,晶莹剔透,但没有印花。伊拉克的陶瓷业没有原料可以完全地仿造,却利用蓝色的钴类颜料来润饰奶油色泽的陶瓷黏土器皿。中国陶瓷工匠们继承了这项技艺,在当时美国人也开始自中国进口这种陶瓷艺品。之后这种蓝白色相间的青花瓷艺术作品风格就成了一个收藏家们对中国陶瓷极品推崇的商标。像去年4月在香港就有一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盘以相当于525万美金的单价售出。
即使整个中国的贸易在这几个世纪以来已有大幅度的改变,美国对陶瓷器的喜好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可以从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尼(Smithsonian)弗立儿艺术馆及萨克勒美术馆(The 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中得到证明。目前两馆正举办中国最知名出口品的历史文物展。
伴随着贸易及工艺技术的发展,回溯到一千年中国唐朝女皇时代的中美贸易首航。距今350年前的中国明朝陶瓷工艺制品将在弗立儿艺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的”璀璨珍物展”(”Luxury and Luminosity”)中展示,展览将持续到6月26日。另外还有应用黑色与白色混合技法制成的中国陶瓷的艺品展示,其中有些展览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展览免费入场。
萨克勒美术馆展出美国印第安纳波里美术博物馆(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的中国工艺品收藏,包含许多杰出的骨董陶瓷艺品,展览将持续到3月20日。
自古以来中国的统治者都认为舶来品都是次等的,但是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商人仍有着活跃的贸易往来。波斯(伊朗从前的旧称)和临近地区的海洋探险家早在哥伦布尝试向西探访新大陆之前好几世纪就开展了与中国的通航史。中东的航海家们沿着印度半岛,马来西亚,泰国及印尼航行到中国的南方。而位于波斯湾的伊拉克港口-巴斯拉(Basra)成为了一个陶瓷器制造产品,装船及贸易的中心。
另外在亚瑟˙恩˙萨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伊拉克与中国:陶瓷艺品,贸易及革新”的展览告示中写道:”巴斯拉市当时是一个繁荣的港埠,也是生机勃勃的陶瓷器业中枢,它开启创新的根源,并且在世界陶瓷器史上拥有持续的贡献。”这项展览将持续展示到4月24日。
一些历史记载最早抵达伊拉克的中国瓷器是被送给哈里发拉希德(Harun al-Rashid), 回教国王─哈里发(caliph)其在稗史《天方夜谭》上拥有中心地位。
伊拉克的专家们以阿拉伯式的雅致风格将其瓷器衬托加工,并且采取他们玻璃制品工业的用色技法。铜与银混合用色产生有金属光泽的”釉彩”效果。此种技术传播到西班牙及之后意大利的回教徒地区,并且成为了制作多彩而装饰繁复的意大利原产陶瓷艺品的基础技法。它对制陶艺术的影响遍及至尼德兰(即现今荷兰)及大不列颠(现今英国)。
虽然自1998年起,美国对中国货品的购入值就不断地攀升。但是目前自中国进口到美国的瓷器仅占一小部分─在2003年中国销往美国总值1,240亿美元的商品及服务中只占8千1百万美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