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 天真烂漫是我师——苏东坡(一)

明训
font print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天真烂漫是我师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国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入古出新,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并被尊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也擅长绘画,其花鸟画开文人画之先躯,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

这位“五绝”文毫对于烹调、酿酒、尤其是茶道都有浓厚的兴趣与独到的研究,也留下许多传奇趣闻。有一回东坡与几位好友相约品茗,清茶三杯搜枯肠,众人文思泉涌,于是吟诗作对,舞文弄墨。茶香墨浓之际与座者之一司马光便问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 ” 原来司马光知道东坡书艺茶道均精通,有意开个玩笑调侃他。没想到东坡轻轻松松就解了这道难题,他搁下笔,啜了口茶,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 众人无不佩服他才思敏捷而且胸壑高尚。

东坡同时也是修道炼丹、参禅学佛的修炼人。他与佛印禅师“磬(庆)有鱼(余)”与“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等趣闻轶事,篇篇耐人寻味,每次看都令人会心一笑。其实可别看他们幽默机智,谈笑风生,作为修炼人,东坡其实是注重心灵自律的,他曾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东坡修炼到怎样的层次,吾人不得知,可以想见的是,东坡被佛印“一屁打过江”后应会更精进,更注重心性层次的提升。

东坡的天才是多面性的,他的生活丰富而多采多姿,他一方面气度恢宏、光明磊落,另一方面他又天真烂漫、诙谐风趣,他鲜明多样的形象也伴随着“苏诗、“苏文”、“苏字”、“苏词”、“苏画”,甚至“东坡鱼”,“东坡肉”,千年来一直存于每位被他深深吸引的读者心中。@

参考资料:
(1) 林语堂 (1987) 《苏东坡传》 台北: 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话说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常感叹无人可以共论书艺,于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荐了一位年仅三十六岁的后起之秀,这位年轻书家即是褚遂良。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