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来台世界罗浮童子军 参与第三百座桥梁造桥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佟振国╱国姓报导〕南投县国姓乡三级古迹糯米桥因七二水灾受损,县府文化局昨天邀相关单位研商,初步决定修复保存糯米桥,现阶段应尽速进行桥梁结构安全鉴定与暂时补强措施,学者也点出漂流木的问题已严重威胁古迹安全,建议未来应在桥梁上游增设拦木栅。

造桥铺路 不分国籍 //中央社

 

台湾人的热情 点滴在心头 //中央社

日行一善 //中央社

县府文化局昨天邀内政部、文建会、九二一重建委员会、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公所、专家学者及地方居民,召开复建工程研商会议,讨论古迹保存方式、修复经费筹措及未来管理维护事宜,县府初步提出复建计划需要二千七百九十万元。

  此外,会中决议首要工作就是请结构技师详细鉴定桥梁结构是否受到水灾影响,再研究保存方式,至于修复经费,内政部民政司人员强调中央会全力支持。

  水利署第三河川局认为,糯米桥有三座桥墩,排水断面不足,已不符合水利法规定,且自然环境改变,未来的暴雨只是更多、更大,若采取原貌重建,再遭洪水冲毁只是早晚问题。

  但包括乡长李增全、乡代刘昌坤及地方居民代表则坚持糯米桥应采原貌修复保存,才具有古迹的价值,也认为糯米桥与下方的北港溪桥距离过近,影响河川排水,因为糯米桥的牺牲,北港溪桥才能躲过水灾侵袭,地方宁可让道路、水泥桥梁截弯取直与拆除重建,绝不更改古迹样貌。

  学者苏苗彬、段锦浩等人则提出折衷方案,认为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增加排水断面,但古迹桥梁可能需要抬高或新增桥孔排水,同时这次水灾有大批漂流木阻塞桥孔排水,导致桥梁严重受损,建议在上游增设拦木栅设施,确保桥梁安全。

*台湾阿妈 外籍童军 携手造桥

〔记者王钰淳╱竹崎报导〕来台参加第十二届世界罗浮童军大会的各国童子军,昨天起分梯前往嘉义县竹崎乡,参与嘉邑行善团兴建第三百座桥梁的造桥工作,童军们顶着烈日扛沙包、铲砂石,尽管汗流浃背,却乐在其中。

  世界罗浮童军大会今年首度移师亚太地区举行,并由台湾主办。而前天起已分散到全台各地活动,其中设于嘉义地区的第五分营童军,昨天则分六梯次,投入嘉邑行善团兴建竹崎乡和平村“仁泰桥”工作。

  仁泰桥为嘉邑行善团兴建的第三百座桥,原有的和乐桥桥宽仅五公尺,只限单向通行,因此行善团决定协助造桥,斥资一千二百万元,昨天动工,预计年底完工。昨天上午九时卅分,第一梯次四十多名外国罗浮童军抵达工地,随即卷起衣袖,与行善团团员投入造桥工作。

  青年童军顶着烈日,与团员们分工合作扛水泥、铲砂石、挑担子等,跨越国籍、语言,意义非凡,而台湾阿妈与外籍童军一同搬运砂石景象,更是令人感动。

  尽管汗水淋漓,但来自澳洲的派翠克说,他很享受大家分工合作的感觉,过去也曾参与造桥工作,但造的是简单的木桥,感觉很棒;来自法国的安娜虽然是女孩子,但也乐在其中,她还特地拿自己的鸭舌帽与行善团工作人员交换斗笠留念。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