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 乐 透 购买 - 体育 shouye
科技新闻

台湾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省思

【大纪元7月8日讯】(大纪元时报记者恩卓飞整理)台湾是宝岛,你知道台湾独特在哪吗?台湾正好位于最大陆块——欧亚大陆、最大海洋——太平洋交界处,且是北半球天气系统下游,因此台湾较一般同属副热带型气候的地区具有更多样的天气型态。

太阳光直射地表的北回归线通过嘉义县,使得台湾全岛同时存在着热带、副热带气候特征,高山、海岛气候同存。台湾与亚洲大陆仅隔着台湾海峡,冬季亚洲大陆上的冷空气能直接影响到台湾本岛,冬夏盛行的季风在台湾附近交替,其冷热空气的冲击对于作物成长十分有利。

台湾另一特色,就是雨水丰沛、山林高耸。

水是一切生命的泉源,在地球上仅有4﹪的淡水;扣除冰封的雪水、南北两极冰帽内淡水(近3﹪)、地球上的地下水(1﹪)外,剩下的湖河等地表水仅有0.009﹪。台湾平均年降水量超过二千五百公釐,是全球平均降水量的2.6倍,可说水源充足。

全球森林面积占全球陆地的三分之一,而台湾森林面积占全岛58.5﹪,其中天然林面积占73﹪。地势方面,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森林面积约31﹪,一百公尺至一千公尺的山坡地约占31﹪,宽广的高山地形加上茂密的森林可承接丰沛降水,更能储蓄、净化水质,可说是天然的水库。

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面环海,水汽供应充足,温暖湿润,为什么今天会面临缺水的问题?

在若干学术论文中曾对兰屿生态进行分析,令人惊讶的结果是,这个弹丸小岛在未开放观光旅游之前,完全是一个能自给自足的生态圈,主因是岛上居民的生活完全依照兰屿岛的特性发展,农渔并行,就足以供应居民的生活必需。

回过头来看台湾的今天,虽有傲人的经济奇迹,但农工商与居住环境的不当利用发展,使得自然森林面积消失近半、干净水源因此减少,人为污染使下游地表水亦少能饮用。

人类整个社会行为改变了从森林到海岸之间水的循环,一切的污染又不断加入这个循环之中,众所皆知的酸雨、二氧化碳及臭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现在科学家们常提到的全球温暖化效应与圣婴现象,并无法解释台湾短期内的旱涝骤变,所谓“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在古中国有两例可供我们参考: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留存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由李冰父子顺依自然地形而造,该堰可自动分流与排洪排沙。使成都平原变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沿用至今二千余年。

浙江武义的俞源村早年是一个被旱涝肆虐的小村落,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将村中河道改为S形,状若太极,并交代村民附近十一座山貌不可改变,此后六百多年未再发生过一次旱涝之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若我们能让山林河川回归自然,依据当地的自然特性来发展产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未来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系列文章──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