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
姓氏探源

百家姓溯源:吴

姓氏由来

  

吴(wu2)姓有四种来源:

  

1、 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但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并且文身断发,表示让位于季历的决心。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着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3、 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 夏氏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姓氏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五十三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五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五十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姓氏名人

  

吴起:战国时期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曾先后任鲁将和魏将,建立了不少战功。后又投奔楚国,担任令尹,辅佐楚掉王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但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反对。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变法也告以失败。

  

吴道子:唐河南阳翟人,又名道玄,曾学书后改习绘画。所绘人物,时号“吴家样”。善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时称“吴带当风”,又有“吴装”之称。兼工山水,自成一家。后被尊为“画圣”。

  

吴承恩: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指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吴其濬: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敬梓: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清朝诸生,受博学鸿词荐,不赴,从此不应科举。家本富,以好客、乐施与,贫至断炊。多与名士交游,而厌恶以八股文自鸣之士。有小说《儒林外史》,抨击科举制度甚烈。另有《文木山房集》。

  

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清末诸生,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为一代艺术大师。尝从俞樾游,并在苏州结识名书家杨岘。工书法,擅写石鼓文,用笔朴茂雄健,突破陈规,自成一家。其篆刻,气魄宏伟,雄浑奇肆,创为一派。绘画则博取徐渭、朱耷、石涛、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色酣墨饱,气势磅礡。有《吴昌硕画选》等。子东迈。陈师曾、王一亭、沙孟海、王个簃、诸乐三等皆出其门墙。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字子玉,法号智玄(晚年研究佛学自号)。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在1923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造成“二七”惨案。“九.一八”事变后以个人名义通电声讨伪满洲国。“七七”事变后,严词拒绝日军要求出组伪府,克保晚节。后因患牙痛,被汉奸和日本特务给“开刀拔牙”暴死。抗日胜利后,被追认陆军上将衔。著有《正一道诠》、《循分新书》、《春秋正义》、《易经新解》、《明德讲义》及《吴佩孚先生全集》等。@(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