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18日讯】 自由时报记者王忆红╱专题报导
联合投信事件在上周一爆发后,债券型基金受益人在“先跑先赢”考量下,引发庞大的赎回风潮,赎回金额可说逐日攀高,根据证期局、投信投顾公会的官方说法,累计上周总赎回金额约2000亿元,而申购金额约700多亿元,换言之,上周债券型基金总计失血1300-1400亿元,单周金额高过6月整月份流失的1280亿元。
不过,投信投顾公会理事长林弘立表示,上周五证期局、投信投顾公会对投资债券的法人进行道德劝说、人情关说,希望不要再砍出债券型基金,以及大型法人也有回场迹象观察,预计本周赎回风暴可望逐渐平息。
林弘立表示,经过信心喊话、甚至套交情之后,包括鸿海、中钢等投资金额大、又具有指标意义的大型公司,已经了解情况并不是那么糟,也已陆续撤回赎回的申请。
另外,业界人士也表示,包括台塑、彩晶等上市柜公司,还公告买进债券型基金;而且,据了解大型寿险公司也有买进动作,例如新光人寿近日合计买进达60亿元。法人恢复信心,对于债券型基金这一波风暴,可望打下句点。
目前债券型基金多提出基金规模的30-40%,作为流动准备,但在联合投信3档债券型基金“暂停申赎”后,不少债券型基金的流动准备立即提高到50%。
投信公司表示,虽然此时为提高现金部位而出售债券,价格不会很理想,但为因应市场不理性的赎回压力,仍必须这么做。
先前,面对外界询问债券型基金赎回多少?投信公司的反应,从告知实际数字,到“今天赎回金额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已准妥200亿元的流动准备”回答;到后来,市场传出有2家投信公司也出现流动准备不足的消息下,多家投信公司纷纷以大股东坚强的背景来辟谣。
事实上,国内43家投信公司,上周真的是在惊心动魄中度过。
过去,投信公司多会提供媒体每周基金规模的增减金额,但现在有志一同的不再提供媒体资料,虽然有稳定市场秩序,但受益人及一般投资大众的权益如何兼顾,显然有待进一步思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