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瓷窑的特殊成就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湖南长沙窑创始于唐而终于五代。长沙窑的瓷器式样之多,在唐代瓷窑之中可以说是少见的。长沙窑工匠对于罐等器物的口、腹、系流的部位,善于随形变换,创造出了许多实用美观的形式。长沙窑烧造的瓷塑动物也惹人喜爱,兽类的狮、像、牛、羊、猪、狗、马等。
  
长沙窑的装饰艺术方面有特殊成就。出现较早的模塑贴花装饰。花贴在壶流和腹部,纹饰褐色彩斑,然后旋青釉。
  
釉下彩绘是长沙窑有历史意义的首创。开始出现时纹饰比较简单,先出现釉下褐彩,然后发展为褐绿两彩。长沙窑釉下彩突破了青瓷单一青色。各种纹样大量出现,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对后世釉下彩的继续发展开了先河,在工艺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此外,长沙窑在唐代还对其它瓷窑发生了过一定的影响,例如四川省甚坊堂的邛崃窑,出土器物与长沙窑具有共同装饰特征,青釉褐绿斑与釉下彩品种遗留甚多。还有成都青羊宫窑也有类似情况。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总统府今天公布五二O总统、副总统就职国宴的菜色、菜单及餐具,八道菜全采台湾本土食材,以海鲜及羊肉为主,油条、客家粽、原住民小米麻糬也入菜;菜单设计成可收藏的东方画轴;绘有台湾萍蓬草的陶瓷餐具为国宴增添本土味。总统府下午由公共事务室主任黄志芳、第三局局长刘溪泉、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陈郁秀、菜色设计者圆山饭店主厨刘少文、菜单设计者陈俊良等人召开记者会,公布五二O国宴菜色、菜单、餐具及相关活动。
  • 周四传出日本积层陶瓷电解电容器 (MLCC )业者指出,今年MLCC在Murata村田大厂杀价竞争下仍有跌价 10%压力,不过村田已否认,台湾厂商包括禾伸堂、国巨及华新科也认为,目前全球MLCC厂商产能稼动率都逾 9成,目前没有下跌压力,部分高容、高压、大尺寸及特殊规格产品还持续吃紧。目前在国内、外主要MLCC厂商产能利用率方面,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日系厂商如Murata、TDK、TaiyoYuden等,产能利用率多在9成以上;另外,南韩系厂商SEMCO 在去年第四季与今年第一季的产能利用率都约在95% ,至于台湾MLCC大厂如国巨、华新科等,去年第四季与今年第一季的产能利用率也约在92-95%水准,因此国巨认为村田杀价及跌幅10%的可能性不大。
  • 荷兰籍陶艺家芭芭拉‧南宁Barbara Nanning 今天在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展开为期二天的讲座暨工作营,为台湾喜好陶艺者介绍荷兰的陶艺发展现况与她个人的陶艺创作理念。她同时也是玻璃艺术家,在国际陶艺界中也相当活跃,作品“海之颂”也入选第一届台湾国际陶艺双年展。芭芭拉介绍她创作以来各时期各系列的作品,包括创世纪、化石、银河等,让人了解她的创作风格变化脉络。而在下午的示范工作营中,馆方邀请了莺歌老陶师陈坤泉拉坯拉出厚、重而大的圆柱形坯体,再由芭芭拉在坯体外面绕上绳子,由里向外推,接下来把圆柱体的底部切掉,让原本螺旋形的胚体从容器成为雕塑。
  • 2019年4月15日,当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圣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际,不禁怀疑这座广受大众敬爱的大教堂能否恢复原貌。如今,历经五年修复,这座神圣的法国哥特式教堂杰作,再次成为巴黎天际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