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共画】楔子

龙之台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千古风流”顾名思义,我们要谈的是人类文化中经过历史的洗练,而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和隽永的名人轶事,透过我们纯真善良的心灵,一起来体会生命中的美好境界。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唐代盛唐时期由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导致了文化的繁荣,而中国各民族的融合,以及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更使得各阶层的人民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各种思想和各种民族的包容,尤其是儒、释、道三教并行的现实,使得当时人们的思想较为开放,言行较为活泼,而科举制度中更把诗赋作为进士考试中的主要内容。这些时代和社会的因素,都成为唐诗的发展和成熟的积极推动作用。

诗歌是神的语言,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这样说,古今中外许多据称是神传给人的经典文献,或是 历史事件的记录与描述都是以诗的形式写成,或者是口耳相传的。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老子的《道德经》,以及荷马的《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等等。

生活中有美好的诗歌相伴是一种幸福,让我们一起分享诗人们敏锐的智慧,真挚的情怀,崇高的品格和纯洁的心灵,让他们走进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像诗歌一样的美好真挚。@

(新唐人电视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国时期有一位“丑妻”,颇为聪慧,即曹魏大臣许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图》。(公有领域)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或许人生会遭遇艰难坎坷,不能因为一时的清贫生活而失去了做人应该遵守的道德礼义。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田家即事,写景兼写事,妙能得神。颔联上句织,下句耕。颈联写景一句高,一句低,细腻风光,落句(尾联)言皆由命。见生时乐死且不必问,盖皆任之于命,己之志不可惑也。
  • 《泛镜湖南溪》展现了宋之问的文字表达功夫极精炼与老到。以“候冬发”对“作春啼”;“开天小”对“夹路迷”;犹如让若耶溪的山水跃然纸上。尾联“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以略带遗憾的语气来赞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别具一格。
  • 人生如“飞鸿踏雪”,来去匆匆,痕迹很快就会消失。“鸿飞那复计东西”,“东西”二字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太在意尘世中得到的东西,或曾经留下的痕迹。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这首七言绝句寓意深远,锁在金丝笼内的画眉鸟发出的声音,是禁锢后的叫声,当然比不上画眉鸟在树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飞翔时,欢快的鸣唱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