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1日讯】上兑(泽)下兑(泽)其名“兑为泽”。“兑”者﹐悦也﹐现也。从卦象上可以看出﹐一阴进于二阳之上﹐喜悦之见于外也(有阴柔者﹐被刚强者抬举起来之象。凡事阴柔者﹐被刚强者抬举在上﹐未有能不高兴的)﹐故为悦﹐为现(喜悦之情现露在脸上)古字“说”和“悦”通用﹐兑为无言的“说”﹐为无心的“悦”﹐故“说”去言为“兑”﹐“悦”去心亦为“兑”﹐不在乎“言”﹐不在乎“心”﹐其“兑”才能真实。非正之说﹐非正之悦﹐就不能称之为“兑”﹐悦人不能用言语﹐不能用心机﹐所以“兑”以无心﹐无言为正﹐悦而不正非悦也﹐非道之说非说也。
“兑”的卦象为“口”﹐“兑”的卦德为“悦”﹐有了卦象然后才能从卦象产生卦德。“口”的用处除了饮食之外﹐就是讲话﹐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那是因为我们滥用口的缘故﹐所以老天爷只给我们一张“口”﹐那是要我们少说(不要多言)﹐少食(节制饮食)﹐二个耳朵﹐那是要我们多听。二只眼睛﹐那是要我们多看。“兑”为泽﹐二口相叠。一张口已经可以使小者迷失了自己﹐大者家破国亡﹐况且是二口重叠﹐口上有口。“兑”卦的重点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如何去“施悦”﹐又要如何去“求悦”﹐“施悦”和“求悦”﹐二者如不以中正之心去为之﹐则就会沦为邪恶了﹐悦人要用行动来表示而不是用口。
在这世界上﹐不论是好人或是坏人﹐他们也一定都有他们自己的人格和自尊﹐除非是为了某种目的﹐或是想从对方得到些什么﹐不然在这世上是没有一个人会因为无缘无故的去刻意的奉承别人﹐或是愿意在别人面前胁肩笑谄﹐而去承受世人的讥笑和辱骂的。因此当我们在被人曲意奉承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被对方的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自己最好是能够先冷静的想一想﹐对方为什么要来奉承我而不是别人﹖只要是人﹐对别人奉承自己的甜言蜜语都会欣然的接受而难以去拒绝的。奉承的话听多了﹐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会慢慢的感觉到﹐自己“好像”真的变成和别人奉承的一样英明﹐一样伟大﹐一样能干﹐因此心中对自己刻意奉承的人﹐有了一种“知遇”的感激﹐从而对此类阿谀的人﹐言听计从。
卦曰:“兑﹑亨﹑利贞”。书曰﹕悦则亨矣﹐但阴阳相悦﹐易流于不正﹐故戒以守正。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大﹐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志其劳﹐说以犯难﹐民志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兑说也”﹐一说﹐兑是无言之说(悦人以心﹐不以言也)。另一说﹐一阴居二阳之上﹐阴悦于阳﹐而为阳所悦。“刚中而柔外”者﹐刚中是指九二爻和九五爻﹐二个阳爻。柔外是指六三爻和上六爻二个阴爻(以全卦论﹐下卦为内﹐上卦为外。以下卦论﹐则初爻为内﹐六三爻为外)。“说以利贞”者﹐卦德是外柔易悦﹐然内实刚正﹐故有悦而必利于正之象。“顺乎天﹐而应乎人”者﹐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柔外为顺﹐刚中为信﹐故能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志其死”者﹐“先”者﹐在上者率先为之﹐整句是在说﹐在上的人如能悦劳苦于百姓之先﹐则百姓就必会任劳任怨且忘其苦。
当然啦﹔在上的人如能悦赴危难于百姓之先﹐则百姓亦必会能舍身而忘死。书曰﹕“当人在适意之时而悦和在处安平之时而悦﹔皆未足为难﹐惟在劳苦患难之时而悦﹐才是真正的悦。“说之大﹐民劝亦哉”者﹐“劝”者乃“自劝”也﹐悦道之大﹐在于使民自劝(劝民和民自劝﹐二者之间的影响和效果相差极大)。初九爻曰﹕“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初九爻以阳爻而处悦体之最下﹐无应无比(初九和九四同性不相应﹐和九二又不相比)﹐处悦之时“无应”﹐则便无阴私的系累﹐故能事事中节。处悦之时如“无比”﹐则无所疑矣﹐故曰行未疑也。九二爻曰﹕“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九二爻在兑时﹐承比皆阴(承六三﹑比六三)﹐看似有悔﹐但九二爻有刚中之德(阳处第二位)﹐诚心内克﹐虽承比皆小人﹐却能自守不失其正﹐人能如此则吉而悔亡矣。六三爻曰﹕“来兑﹑凶”。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来”者﹐自外至内。“来兑”者﹐前来向初九﹑九二﹑二个阳爻施悦。六三兑人不以道﹐口卑以求人﹐不知有廉耻者也﹐故凶。九四爻曰﹕“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商”者﹐商度也(不果之象)。“宁”者﹐安宁也。“介”者﹐两间谓之介﹐九四比于九五者﹐公也﹑理也﹑不敢舍公从私。比于六三者﹐私也﹑情也﹐故九四爻有不能割情而就理之象(拟议而未定所从)。所以爻辞有商兑未宁之象。然九四质本刚阳﹐如能介然守正疾恶(柔邪)﹐而相悦乎同体(九五)﹐则喜而有庆也。九五爻曰﹕“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剥”者﹐喻为小人也﹐因小人(阴)能剥君子(阳)。九五阳刚中正又居尊位。
人常常会持一己之聪明﹐总以为微之不足戒而去密比小人(上六)﹐如不常持未宁﹐有厉之心﹐久而久之﹐小人悦己之图﹐将会有如水之渗地。“孚”者﹐相信也﹐所以自己如想以己之中正人格去 相信小人。想去感化小人﹐则必须常有警戒之心以防之。上六爻曰﹕“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上六爻处之极﹐卦例﹐卦至极必变﹐但兑卦则悦极则必更悦。“引”者﹐诱心使出也﹐领也﹐指引也﹐上六爻在兑之极正在悦而不知己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手段﹐去引诱下面的九五和九四﹐但上六的引诱会不会成功﹐就完全在于对方﹐但是从九四的“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及九五的“孚于剥﹐有厉”﹐二句爻辞来看﹐九四和九五皆有刚德﹐必不能从上六之引。“兑”为口﹐口的二大作用就是饮食和讲话。
关于讲话﹐在系辞下传最末一章(十二章)﹐有三十七个字﹐道出了由言阅人﹐言由心生的大道理﹐这三十七个字是﹕“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书曰﹕最难见者﹐人之情(因人之情﹐真伪难辨)﹐然人心之动﹐因言以宣(言由心生)(1)“将叛者﹐其辞惭”﹐想背叛你的人﹐当他们在对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脸上有惭愧的表情﹐从语气之中你也一定可以听出抱歉的口气。(2)“心中疑者﹐其辞枝”﹐“枝”者﹐二岐不一﹐莫知适从。心中有疑惑的人﹐他们发言一定是枝枝梧梧﹐杂乱分岐﹐不谈正题。(3)“吉人之辞寡”﹐有修养﹐有学识的人﹐因其心中有主见﹐言必不乱发﹐发言一定是简单而不繁冗。(4)“躁人之辞多”躁竞之人﹐认理不真切﹐言而无主题﹐发言轻率毫无头绪﹐颠颠倒倒﹐重而复之﹐故言多。(5)“诬善之人﹐其辞游”﹐“游”者﹐滑溜不定也。“诬善”者﹐谤善为恶﹔言语不实﹐有如物在水上﹐浮游不定。(6)“失其守者﹐其辞屈”﹐人曰﹕“理不直﹐气不壮”﹐凡是失其操守的人﹐其情必委糜不振﹐言辞亦必屈而无力。系辞传的作者﹐把这几句话放在系辞传结尾的地方﹐其目的不外是在告诉我们﹐所有的爻辞﹐象辞全皆会因“时”﹑“位”﹑“事”﹑不同而起变化﹐就象人因不同的情意而产生不同语言是同样的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