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酥油花

【字号】    
   标签: tags:

酥油花是青海湟中县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以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色制成的油塑艺术品。
  
塔尔寺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有奇花异草,有珍禽异兽,有山水图画。有小巧玲的亭台楼阁,有栩栩如生的佛像人物,千姿百态的大型历史和神话题材的油塑更属佳作。石榴、萍果、桃等盆景都水灵灵地像真的一样。
  
酥油花的制作必须在冬季低温下进行,因而塔尔寺酥油花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塔尔寺灯节展出,届时来自西藏、内蒙古,四川等地的农牧民及海内外游人云集山之中,山上山下,寺宇周围,入山人海,为一睹晶莹剔透的酥油花。
  
(资料来源﹕世界旅游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 克拉约瓦艺术博物馆(Craiova Art Museum)是罗马尼亚的[ascii]着[/ascii]名景点,收藏着该国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绘画和雕塑,时间跨度从中世纪到现代。
  • “节奏”(Rythme)一词原来专属于音乐、舞蹈或诗歌的范畴,也叫“韵律”或“律动” 。美学家发现,“节奏”其实不只是音乐等艺术所特有的性质,它涉及到艺术的共同美学原则。
  • 1658年,法国殖民者在加拿大博普雷(Beaupré)定居点划拨了一块土地,要建造一座新教堂。博普雷地区距当时迅速开发扩大的魁北克市25英里。教堂建成后,成为供奉圣安妮(圣母玛利亚的母亲)神奇雕像的圣地。到了1676年,此处已成为热门的朝圣地。如今,圣安妮博普雷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e-Anne-de-Beaupré)乃是加拿大最杰出的教会建筑之一。
  • 波士顿图书馆麦金大楼不仅历史悠久,建筑特色也非常卓越。这座大楼面积为16,000平方英尺,其内外设计装潢都引人注目:雕塑、雕刻、浅浮雕、拱门和柱子散发出华丽壮美。外部一些细节和主题体现了波士顿毗邻大西洋的海港特点,例如铜海豚和贝壳等装饰都有画龙点睛之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