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滑雪北国﹐见险勇为﹔观光故宫﹐逢盗惊窃
诗曰﹕路遥知马力﹐艰危见人心。大盗迹如绝﹐桃源不用寻。
话说魔如鹿在山十年﹐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不仅一身内外功夫已臻超上乘水平﹐而且满腹文才﹐博古通今。(因为别的武侠小说里的‘武林奇芭’都是文武全才﹐博古通今的﹐所以在上也不能例外。况这种事只要一笔带过﹐容易之极﹐非真实人生中十年寒窗可比。谅读者诸君也不必究诘。)当她十九岁生日那天﹐秋瑾把她叫进丹室﹐对她说﹕‘你现在功夫已学成﹐二指禅已有七成功力﹐足可代替为师行道世间。到时为师自会度你上山同参正果。’魔如鹿自被秋瑾度上山后﹐秋瑾对她介于母师之间﹐十年朝夕相处﹐一旦分离﹐魔如鹿也感到依依不舍﹐不觉流下双泪。秋瑾笑道﹕‘今虽下山﹐仍有相见之日。虽说女子善哭﹐但上面加了个“侠”字后﹐就不能再哭了。尔好自为之﹐下山去吧。’魔如鹿收泪拜别﹐回到自己洞室﹐收拾衣衫﹐离山而去。暂且不提。
再说无敌天王吕朋家住蜀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子里。该村居民闲中常喜入山狩猎﹐故都学有一些防身功夫。吕朋从小也学会几手。后来进了附近县城中学时﹐课余及假日﹐常去图书馆借阅武侠小说﹐甚至看得废寝忘食。他向往着自己也能学会书中描述的种种神乎其神的功夫﹐能得到一本练什么高深武功的秘集﹐喝到些石髓中蕴藏的万年空青﹐吃到些千年结实的奇果。终日这样异思怪想﹐上课也不好好听﹐作业也不好好做﹐总算勉强混到中学毕业。大学当然考不上﹐连职业技能学校也没考上。父母让他在附近的农场里工作﹐他也不好好干﹐经常不上班﹐往蜀山里跑。岁月匆匆﹐他就这样糊里糊涂过了二十岁的生日。有一天﹐他又一早往山里去﹐还带上猎枪及几天的干粮。他想走得深一点﹐或有奇遇。有时他遇到同村的人﹐也来打猎的﹐说上几句﹐又一人向山深处走去﹐肚子饿时﹐边走边吃点面包等干粮﹐喝些装在水壶里的饮料﹐走到黄昏时﹐再也没碰到人﹐因为一般打猎的人都要当天回家﹐决不会走得太远﹐而他是‘猎者之意不在兽’也。这时天已渐暗﹐因在林中﹐更觉黑了。他就拿出电筒来照着走﹐饿了又吃﹐渴了又喝﹐直到走得倦了﹐一看手表﹐已是半夜二点钟。他选了一棵较粗大的树﹐爬上去﹐坐在一根较大的横枝上﹐用带子把自己系在树干上﹐头靠着树干﹐一会儿就沉沉入睡了。一觉醒来﹐虽有天光透入﹐但难估时间﹐一看表﹐已是早晨九点多。他松绑下树﹐在附近找到一条小溪﹐匆匆洗把脸﹐漱几口水﹐就着溪水吃了些糕饼﹐再动身向山深处走去。第二天他专找山洞﹐因为武侠小说中的练武秘籍多半是在山洞里发现的。所以凡见山洞﹐不管大小﹐都要进去一看﹐但从未看到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有石榻石桌﹐像修道人居住过的山洞。他想只有这种山洞才会藏有秘籍。有一次﹐他远远看到一个山洞﹐忙奔过去﹐也不再看一下﹐就一头钻了进去﹐结果‘喔唷’一声﹐额头肿起一块。原来那个山洞太浅﹐一进去就碰痛头。幸好不严重。他揉了一下﹐继续前行。第三天晚上﹐他已来到一个人迹罕见的地方。在一条很小的溪流旁边﹐有一棵几抱粗的参天大树﹐周围还长着各种树﹐是一片疏密相间的森林。他坐在地上﹐靠着一棵树干﹐正好面对那棵巨树。他检视一下背包﹐见口粮已所余无几。他一面拿起饼干来吃﹐一面想着明天怎么办﹐还是回去﹐还是继续前进。如再向前走﹐能否找到吃的东西。他一时难作决定﹐想先睡一宿﹐明天再说。他拿起电筒﹐东照西照﹐想寻一根合适的枝杈过夜。当电筒光照到巨树干上时﹐他看到树干上离地一丈多高处有一个大可容人的树洞。他想﹐平时都在树枝上过夜﹐今天换个新鲜﹐到树洞里去过夜吧。他吃好饼干﹐喝些尚余的饮料﹐随后抽出身旁的匕首﹐在树干上刻几个可落脚的凹处﹐随即收好匕首﹐背起包﹐手脚并用﹐爬到了树洞口﹐见里面刚好容一人坐卧﹐底下还有干树叶垫着。他爬进树洞﹐坐在树叶上﹐感到比坐在树枝上过夜舒服多了。忽然他觉得臀部底下隔着树叶有一样东西。他立刻伸下手去一摸﹐好像是只小布袋﹐里面有东西。他拿出布袋﹐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只葫芦及一本红色封面的小册子。他先看小红册子﹐只见封面上正中写着四个大字‘元始神篇’﹐左下角一行小字‘元始天尊留赠有缘人’。看过《封神演义》的读者当知元始天尊其人﹐乃太上老君之师弟﹐姜太公之师父。或有读者要问﹕‘据说神仙写的天书像画符一般﹐凡人怎看得懂﹖’读者有所不知。元始天尊法力高深﹐能前知数千年﹐后知数千年。自姜太公封神以后﹐他因闲着没事﹐就细细推算后事﹐知道以后天道虽公﹐人道难公。因为人乃万物之灵﹐灵就灵在能想出各种对策来应付公正的天道。于是天道到了下面﹐经过对策的折光作用﹐就变成了不公正的人道。因而在以后的年代里﹐将会出现一种人﹐称作‘侠客’﹐来替天行道。他们都有一身武艺﹐能到达法律所不敢去的地方﹐以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这些人的武功会一代比一代越来越高﹐越来越邪门。(如不越来越高﹐越来越邪门﹐怎能招来更多读者﹐使销量剧增。)元始天尊算罢未来﹐因洞中岁月悠闲﹐便开始写一本教人练武功的册子﹐用那时会使用的文字来写﹐定名为‘元始神篇’。学会其中的功夫﹐将是天下无敌。(读者试想﹐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的道法仅次于他师父及师兄。当然﹐按他写的书所练成的功夫必定天下无敌﹐除非他师父或师兄也写一本同类的书。且有的武侠小说提及前古仙人广成子﹐说他本领如何如何大。广成子乃元始天尊的徒弟也。)这本书慢悠悠地写了一千年刚完成﹐也不过是本薄薄的小册子。可见是几经思考﹐择其精髓要义而写之。其中一字足抵其他练武秘籍中的一百字﹐一千字﹐甚或一万字(﹗﹗﹗)。书写成后﹐择时择地﹐藏之于深山的一棵大树洞里﹐用法术封闭﹐一般人看不见﹐找不到﹐以待有缘人到来。那时法术才自动破解﹐书才出现。
却说吕朋看过封面﹐再看里页。只见其他页上都是空白﹐只有第一页上有字。他就凑在电筒光下看。上面写道﹕‘来者有缘人乃吾徒申公豹再世。彼多世之中尽作歹事﹐亦遭恶报。望今世中能勤习吾篇﹐改恶从善﹐修成正果。勉之勉之。’吕朋阅毕﹐始知前因后果。自己第一世为人时原是申公豹﹐想起被填入北海眼时﹐身上犹感到一股冷意﹐再想起师兄姜尚已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自己今世一定要练好本领﹐也要干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方不负师父栽培之意﹐方不负人生在世一遭。想罢﹐再翻阅第二页时﹐上面有字出现了。写的是‘葫芦内有丹丸十粒。每丸能使人耐饥一年﹐并增十年功力。尔今先服一粒﹐再按第三页起所载秘诀练功。每年今日感饥饿时再服一粒。十年功成﹐可下山行道矣。’吕朋阅毕﹐忙取过葫芦﹐刚一打开﹐一阵异香扑鼻﹐忙倒出一粒纳入口中﹐顺津而下直入肚内﹐只觉得百脉舒畅﹐连身体也轻快起来。吕朋忙盖好葫芦﹐藏在身边﹐再翻到第三页看时﹐只见上面写着如何做吐纳功夫的步骤和诀窍﹐并有图示。吕朋就按图示﹐参以文字说明﹐凭着自己的悟解﹐练了起来。倒底不愧是申公豹转世﹐练过道法的人﹐一上来就对了路子。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