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如果榜首不出声 分赃何时了?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以敬╱特稿﹞ 北区五专转学联招,传出考生分发不依学生志愿、成绩排序,竟以“每校每年级至少一个名额”作为分发原则,立委质疑这是学校“利益分赃”,进一步细探,更涉及技专校院“供需失衡”招生不足压力日益恶化的结构性问题,学校不思提高教育品质,反而私下协商分配学生,学生不仅未能在学校竞争中获益,反而成为教育容量“供需失衡”的最大牺牲者。

 技职教育在台湾社会一向较不受重视,高职、五专、二专等技专学制逐渐式微,但相对地,以教育部长吴京积极倡议的“第二条国道”为例,教育主管机关却大幅开放专科改制升格,近年形成技职升学供给面大增,但高职、专科学生来源却相对减少的供需失衡状况,尽管四技二专及二技每年平均分发录取率还仅在五成,部分类科录取率却早已超越一百二十%,二招、三招学校更是逐年大增。

 升学名额的“供过于求”,原本应是刺激学校提升教育品质吸引学生,办学不良学校自然退场的“去芜存菁”,但技专校院近年却不仅极力“抢学生”,昨日五专转学考试分发,更出现十八所学校“平均分配”考生的弊端,学校不思提升办学品质,却以本位利益企图均分考生,令人匪夷所思。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考生“配额”制度,在五专转学招生已沿用多年,不仅所有参与学校均“默许”制度的沿用,身为主管机关的教育部,也未能积极调节技专招生失衡问题,甚至连招生制度的监督都无法落实,几乎等同容许学校分食考生权益。如果不是一位榜首学生高分低就提出抗议,不知还有多少学生要在此不合理的制度下被分发?

 技职校院供需失衡的压力,俨然已造成国内学校招生制度甚或办学理念出现扭曲,无论是学校或是教育主管机关,都不能再漠视这个问题,长期而言,招生供需失调的大环境问题必须改善,学校依据办学良莠而进退场的筛检机制,也必须健全;短期之内,招生分发制度则需全面检视,否则就算增设再多学校、升学机会再多,学生永远还是最大的受害者。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