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欣赏】好事近.渔父词

作者:任一仁
font print 人气: 1176
【字号】    
   标签: tags:

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
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
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
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
看孤鸿明灭。

【作者简介】

朱敦儒(公元1081 – 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词风豪放旷达,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有词集《樵歌》三卷。

【字句浅释】

题解:本词以清丽晓畅的语言,写一个摇着头走出红尘的渔父世外桃源般的闲适生活,给人超脱尘世的轻快感。

红尘:指繁华的社会,泛指人世间。
时节:时候。
活计:这里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蓑:指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防雨。
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尖顶圆帽,故有“竹笠”、“草笠”、“斗笠”等不同名称。
钓丝闲:钓鱼的丝线静止不动。
鸿:鸿雁,大雁。
明灭:时隐时现。

【全词串讲】

摇着头,走出了尘世间的喧扰,
要醉就醉、要醒就醒,没有时间的限制,自在逍遥。
披着绿蓑衣、戴着青笠,风雨中下网,
惯于披霜顶着雪,寒江上垂钓。
傍晚风停住了,钓鱼的丝线一动也不动,
新月儿在天上,影子映在水中。
水和天接成一片,千里色调相同,
时隐时现,只见孤雁飞过长空。

【言外之意】

一句话不说,摇着头走出了官场,可见作者毫无留恋的态度。作了渔翁,白日里随意劳作,晚上在风平浪静的美丽夜景中垂钓。那万籁俱寂的江景,便是作者清洁澄寂的心怀反映;孤鸿出没于高天,则是作者自由飘渺于尘外的写照。

身处红尘,时时有烦心、令人摇头的事。但哪怕把头摇掉了,如果心中没有彻底的变化,生活的环境还是总会给人足够多的麻烦,让人的头继续摇下去。

其实走出红尘重在心而不在身。只要心中放下了尘中的争斗和妄念,身不出尘也在尘外,“心远地自偏”,再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叫人摇头了。如果心中放不下,哪怕搬家到深山野岭,摇头的事不但少不了,说不定还会多起来。改变心才能真正改变环境。#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词描绘的渔翁,形象丰满、洒然尘外,给人以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 这阕《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是苏轼在重九涵辉楼头饮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苏轼抒发了自己以顺处逆的胸襟怀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旷达乐观,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怅与哀愁?
  • 后世的人,往往局限于人生红尘一世一时的视野,只觉得这首词气势磅礴,难得一见,不明白其中更深的涵义。而被中共党文化斗争观念感染的人,说诗人什么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空有才华,奋力抗争云云,又怎能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呢?
  • 宋祁《鹧鸪天》是很招人喜欢的一阕词,不但构筑了邂逅佳人的画面,抒发出一见倾心的深情;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宋祁真实版的浪漫故事——狭路相逢的“奇遇”,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宋祁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幸运呢?除了他才情洋溢,更因他生逢其时,得遇明君宋仁宗成人之美。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