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娱乐城 论坛官网-娱乐城 论坛开户-娱乐城 论坛注册 shouye
表演艺术

戏曲漫谈:早期粤剧的行当与喉腔

  古老粤剧极重等级观念,衣食住行的好坏优劣均严格按行当高下区分。旧时有规模的戏班演员众多,每人就只负责专属他自己的行当,一般不会“捞过界”,“抢人饭碗”。

  武生注重唱、念、做而不重武打,小武才是以武功为主,他不用挂须,不太讲究唱功,用嗓以高亢嘹亮为主,常用假嗓,这种唱腔称为“左撇”,相反的则称为 “肉喉”或平喉,老生(又称“末脚”、“公脚”)唱的即为肉喉,只是嗓音较为苍凉沉实,不求活跃婉转。武生喉则是这两种喉的混合,或根据剧情的发展来唱 “左撇”或“肉喉”,故传统上也称这种唱法为“肉带左”。

  传统粤剧上的大花脸、二花脸是唱“大喉”,只是二花脸的没那么粗亢,且念白常趋快以显咄咄逼人气势。而旦角则分好几种,花旦与正旦均用假嗓,只是花旦要求清娇婉转,正旦多演的是中年妇人,唱腔上务求庄重。扮演老妇的“夫旦”用的则是自然的嗓音,只是在唱梆黄时的上、下句尾音常提高三、四度,与生角的唱法相似,故俗称“子母喉”。此外还有唱丑角的“杂喉”,不分男女都用自然嗓音,但唱少说多。其它行当还有正生、须生等,此外还有第二花旦、第三小武等,不再赘述。

  还需一提的就是“文武生”的出现,粤剧一向重唱轻打,故同是老倌,小武的戏份常要让与小生。后来到了三十年代,新编剧目越来越多,内容变化也很大,需要的主角不再是一个“扇子小生”所能胜任,于是“文武生”这个新的行当随之应运而生,唱腔上同样是平喉,而有时情节需要,必须像大喉一样把整个调门提高三至五度,取其高亢嘹亮效果。于是“六大台柱”也应运而生,他们是正印文武生、正印花旦、小生、第二花旦、小武、丑生,编剧写剧本通常也是围绕这六大台柱来写。

  后来粤剧的唱腔发展很快,不再是一个行当一种喉腔,到了现在已压缩为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几年前寻找振兴粤剧的办法,曾有学者提出恢复“六大台柱”制,希望以多种行当来打破目前粤剧粤曲绝大部分以生旦男女爱情为主线的格局,效果如何,当拭目以待。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