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公鸡

文╱禹海
font print 人气: 1103
【字号】    
   标签: tags: , ,

受了创击的这只公鸡,后来也想重振雄风,再拥莺燕嫔妃,然而事与愿违……

老村长的家里除了庭园花草,也养了一些动物,以我所知的就有一对松鼠、两条狗、两只猴子、三只羊、六只天竺鼠和一群放养的土鸡。

那些动物我都曾与它们照过面,有些还曾喂食过,我手上有一处小疤痕,即是在喂食香蕉时公猴先生留给我的纪念品。

现在要述说的是两只公鸡。

那两只公鸡羽毛都是白色,只是样子却有很大的不同,一只是邋邋遢遢,另一只却很爱漂亮。

不知是否以前因好勇斗狠或争风吃醋而伤及了腿,因此这只邋遢公鸡有些跛足,不过奇异的是,在那么多鸡中却始终没见过有一只鸡与它做过伴,所以见到它时,总像个江湖异士般的独来独往。

然而让我不解的是,不知为什么它身上总是有一堆泥尘,从鸡冠到鸡爪,可说没有一处不沾尘土的,整个样子看来,就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

我这个狐疑,直到有一天我不经意走过它身边,而它却向我扑击,方才揭晓。

老村长说,这只公鸡曾有一个时期想带领母鸡,却逢程咬金般的遭两只较为年轻又力壮的公鸡联袂攻击,因此不支败退。

受了创击的这只公鸡,后来也想重振雄风,再拥莺燕嫔妃,然而事与愿违,此后就一蹶不振了。

而那些曾是交颈红颜的鸡娘鸡妃们此后也没与它好过,甚而犹如陌路般都与它保持相当的距离。

它于万般感叹中,自此性情丕变,逐渐的也就不修边幅,如同一落魄侠士般的任那风霜沾身了。

因为失去领导,进而对许多事物充张着敌意的这只公鸡,随着时间,渐渐的索离鸡园,而也由于它恨意丛生,对任何事物都看得不顺眼,于相由心生的道理下,外状也就不如以前好看,最后就于郁郁流域里,犹似将自己推入了黑沟深渊,自此即无亲朋友人了。

一个生命若不知尊重自己,那么别的生命自也不会尊重它。在生命规则里,唯有先爱惜自己,才会赢得他人的爱惜。

另外一只公鸡说来也堪称异数。

话说老村长家的廊道中,有一面很大立镜,通常只有所谓万物之灵的人们,才会在那儿端详自己或整理衣冠,可是有一天我经过那儿时,却发现有只公鸡在这面镜前端看自己。

相对于先前的那只邋遢公鸡,这只羽毛光滑顺溜的公鸡,简直就像一个白马王子。

只见这只公鸡先生好整以暇的对着镜子左端右详、前顾后盼,不时以鸡啄整理需要整理的羽毛,复又再以鸡爪辅助有所不及之处,那模样犹似王公贵族出门前的梳装,另而有时还会见它定点面对镜中的自己,仿佛那儿有一个无形的舞台。

在这过程中,偶尔也会见它拉高颈脖引吭几声,或许那是公鸡的天生习性,不过不免有一点是顾盼生风、自鸣得意的味道。

奇怪的是并没其他的鸡会像它一样,这只喜欢观镜自赏如若风流名士的公鸡似乎也不太爱和其他鸡群凑热闹。从某一方面来看,还颇真有几分自视清高的感觉。

不下两次的,当我经过大立镜前,都会看到这只对着镜子自赏的公鸡。就像流连于电玩或漫画书店的人,在一天当中,它似乎有不少时间都耗在这面镜前。

当然,太过自视或太过自我都会缺少朋友,所以有时也只见这只公鸡在镜前自个儿逍遥。或许这只公鸡也知道党而不群的道理。因此大有众乐不如独乐的况味。

不晓得这只公鸡是从哪时爱照镜子的,只是却让我想起不久前的故事,有人带镜子到山上,猴子对镜子看了又看,还以为镜后也有一只猴子。

不论镜后是否还有一只公鸡,总之,这只公鸡先生就是如此的卓尔不群,如果鸡群中也有竹林七贤的话,我想它一定会是其中的一只。

俗话有云:“一饮一食皆是禅”,假以时日,这两只公鸡或也会启示我一些生活禅意。@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人说如果没有这位老村长,或许也就没有今日的茶山……有一个晚上,当我从村尾散步而回,路经村内长老教会前方时,遇见了迎面而来的老村长。手臂挟着一本《圣经》的她,正向教室方向快步走着,从黝夜析透出的幽光里,我忽而瞥见她是打着赤脚走路。
  • 虽然距离地震已过一段时间,不过远远看到中寮乡公所倾圮的样子,仍是不免要叫人怵目惊心,也想让人再趋近多看几眼。蔓生的杂草,裂碎的门窗,两只流浪狗加上垮倒的大楼以及熏黑的屋墙,这是我初进中寮时对乡公所周遭景象的映象。
  • 抬望眼,于宇宙苍穹的天际里,正闪烁着无数星光。无以量计的星光,是法轮常转,是佛法无边,是旋法至极。
  • 眼前的鲁凯婆婆先是两行清泪悄悄滑落,逐渐逐渐地泪水成了小溪、小河,呜呜咽咽的啜泣声,也由悄然而越来越响,涕泗交杂里,彷如那也是老人家隐含了半个世纪的心泪……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