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王星记”扇庄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杭州“雅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闻名遐迩。王星记扇庄的创始人王星斋,祖籍绍兴,世居杭州,制扇工艺为家传。王星斋自幼学艺,20多岁时已成为制扇名匠,后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在杭州开设王星斋扇庄,夫妻自设作坊制扇,以选料优、制作精赢得顾客。王妻陈英铲贴的泥金“满斗”式花扇,风格独特,曾被选为“贡扇”,受官绅文士喜爱,遂于光绪二十七年在北京杨梅竹斜街设座庄批发。
  
后王星斋在京病逝,陈英带领幼儿王子清继续经营扇庄。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在杭州太平坊大街开设店面,改名为“王星记”,并以“三星”商标注册。民国26年,“王星记”由杭州迁到上海,推出檀香木为原料的檀香拉花绢面女式扇,绢面上描绘西湖风景,标以“西泠”、“双峰”、“玉带”等雅名,畅销国内外。后从香港购入檀香木,委托苏州等地工场加工监制成檀香扇运销香港,名声大噪。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和戏剧、舞蹈等需要,还发展了名家书画扇和曲艺、舞蹈扇。其时,“王星记”被公认为“扇子大王”,并以精湛的工艺、迥异的功能、高雅的情趣使之与浙江的丝绸、龙井的茶叶相提并论,被誉为“杭产三绝”而名扬天下。
  
王星记扇庄主要产品有黑纸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纸扇、绢扇、装饰扇、舞扇等。
  
黑纸描金扇是王星记传统名扇,人称“扇中一绝”。黑纸描金扇的选料讲究,做工精巧,其制作要经过制骨、糊面、折面、上色、砂磨、整形等八十多道工序,方能完成。扇骨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棕竹,扇骨光洁,花纹美丽自然,柔软而富有弹性,扇面采用纯桑皮纸,涂刷数层诸暨产高同柿漆,质地绵韧细洁,色泽乌黑透亮,雨淋不透,日晒不翘,经久耐用,人誉“一把扇子半把伞”,曾在意大利米兰、巴拿马和西湖万国博览会上屡次得奖,美名远扬,并作为贡品选送皇室,名誉四海。
  
檀香扇是以印度产檀香木为原料精雕细刻而成的,树龄需要数十年以上,木质细腻、坚硬,木质中含有天然的芳香油,香味纯正、淡雅,制成扇子,古趣盎然,有“扇在香存”之誉,一把檀香扇保存数十年之后,依然“日日花香扇底生”。檀香扇为手工工艺品,主要操作工艺为拉花、烫花、雕刻。用钢丝锯在薄薄的扇片上,用手工拉出数百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上万个小孔,组成千变万化、虚实相宜的多种精美图案、独特的加工工艺,使檀香扇更加精细、高雅。
  
王星记扇庄也被世人称为“美丽、辉煌的扇子王国”、“东方艺术的瑰宝”。@(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萃文阁坐落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的东口,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家以研究和经营书法、字画、篆刻、印章材料、文房四宝为主的专营店,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 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味道新奇鲜美、脍炙人口,具有开胃、增进食欲之效。
  •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风味名点。它色白面柔,大小一致,底帮厚薄相同,一咬起来直流油,但又不感肥腻,味道十分鲜美。
  • 曹素功,原名圣臣,字昌言,号素功,安徽歙县岩寺人,清代制墨名家。他原是一位秀才,由于一直未能走上仕途,便在家乡潜心经营制墨。
  • 都一处烧麦馆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街36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有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 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现保留的老店门面建于光绪14年(公元1888年),是全聚德历史的见证。
  • 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是古代“博戏”的一种。中国人踢毽子的历史很长,在汉代的画像砖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认为踢毽子最初来源于蹴鞠,而蹴鞠相传为黄帝所作。这么看来,这小小的毽子,其来历也非同寻常。
  • 每年的3月17日,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 过年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但团聚、祭祖、祈福和欢庆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共通的。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过年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