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法 二十四节气(一):序言

张慧珠 丹阳
font print 人气: 73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聪明的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历法。斗转星移、日升月落,冬去春来、秋至夏走,真是岁月匆匆啊。不知不觉中,按照我们的历法,已经度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了。可是,今年,西元二零零四年,注定了是一个涤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全新的开始;吐故纳新,中华传统文明的光辉重新闪耀和绽放在人间。

中国的历法,其实是中国传统文明天人合一认识的一部分。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第25章)人禀生于天,托形于地,天阳地阴之气运转不息才有了世间万物,人应该畏天地敬神灵。诗曰:“夙夜畏天之威”(《诗经﹒周颂﹒我将》)在历法中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

节,是用竹节作喻,是分茎长叶的地方。节是关键转折时刻,节之间自成体系又彼此连为一个整体。人体有十二节,天亦有十二节、十二辰,这是天道。气,天地之气。气是根据时间在运转的,不同的时间气的运行是按照时间给定的规律在运行的,那么,对于专门人士就根据星象变化,主要是根据北斗星来定时节、审定气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是不会观星象,二是气象万千却是无形的,一般人不能够看到气的运行,那么据此对应太阳的位置在一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个点对应一个节气,现在用这个点所在的那一天来代指。中国传统中“节日”的意义,跟西方不同。

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吕氏春秋﹒审时》曰:“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因此,中国人从种庄稼到一切作息都遵照天地之道。中国传统文化讲天地人三才,力求达到天地人和谐是传统文化的关键目标。遵循天地人之道,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因为人禀神形于天地,作为一个真正的人,遵循天地之道就是人道。古人云:“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因为“勤力于地利,其所动作,必合于时”。在古时候的农民们将所有的农事活动,都按照历法节气来安排行事,所谓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时,则五谷不绝,道理就在于此。

在历史的过去,二十四节气的概念说法,到了秦汉时期臻于完备。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在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中国的历法推演,差不多历朝历代都在改变,因为天象在过去的历朝历代是不同的,朝代更迭是天象变化带来的。

而新的历史,也会带来新的天象变化,天象变化下面一切都将变化、全新的变化。不管是斗转星移,还是春夏秋冬;不管是冷热寒暑,还是阴晴雨雪;不管是万物生发,还是风土人情,一切都将重新开始。那么,就让我们随着这新历史迈出的脚步,一边回望过去,一边感受新纪元的开始吧。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谚语说行船走马三分险,比喻旅游交通总有意外存在,但在伊朗却是十分险,据警方统计,伊朗平均每年有一万五千人死于交通事故,八万七千人受伤,换言之,平均每四十分钟死亡一人,受伤六人。伊朗官方“德黑兰时报”今天引述全国交通警察局长饶罗兹(Bahram Nowrouzi)的话说,今年三月二十一日(伊朗历法为新年的开始)以来,伊朗全国已发生四万六千多起交通事故,造成至少一万人丧生,其中两千三百人是当场死亡,其他是在医院中重伤不治死亡。
  • 根据印度传统的历法,本周是嫁娶的大好日子,因此有许多新人赶在这个时候完婚,印度上下到处可以看到甜蜜热闹的场面。
  • 经过一年多的耆老访查、整合,台东县兰屿天主教研究发展协会整理出第一部达悟族传统历法,预计明年初出版;由于早期的岁时祭仪仅以口述方式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流失,现在历法即将付梓,岛上的老人家都十分开心。
  • 为了挽救逐渐消失的飞鱼文化,雅美人最近完成了第一本传统日历,雅美人传统历法是根据飞鱼的时序订定,希望能借着传统日历,让年轻人重拾飞鱼文化。
  • 为让年底婚嫁热潮持续,台北市照相商业同业公会从今天起在台北世界贸易展览馆展出婚纱珠宝大展,除继续为结婚季加温之外,也试图破除民间流传的明年是孤鸾年不宜婚嫁的迷信,欢迎准新人们前往参观。今年由于受到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影响,使得不少新人的婚期因此延宕,导致自十月起包括喜宴、婚纱、喜饼等相关行业都忙得不可开交,大发利市,但是依农历历法明年是孤鸾年,不宜婚嫁,不少准新人们也抢着在今年年底前步向红毯的另一端。台北市照相商业同业公会为接续炒热年底结婚旺季,结合婚纱、珠宝等相关业者在世贸展览馆举办台北婚纱珠宝大展,除呈现明年最新婚纱风格、造型外,同时还替新人规划婚纱摄影、蜜月行程等,这次有六十二家厂商参展,欢迎准新人们前往免费参观。
  • 我们聪明的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历法,在历法中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在古时候的农民们将所有的农事活动,都按照历法节气来安排行事,所谓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时,则五谷不绝,道理就在于此。
  •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宝贵的好时节。现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联想到扫墓的民俗,其实,从古到近代,清明节联系着寒食节和上巳,民俗活动多彩多姿,五花八门。可知道历代的人们在清明时节从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动吗?一起来探一探清明丰富的内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春分之后,此时节万物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战国时代屈原《楚辞》说:“阳气发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传》云:“三月清明节在戌”。由此可见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对“清明”这个节气就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清明节什么时候变成扫墓节呢?
  •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循环周期的起点。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转变为春暖花开,一片五彩缤纷的盛景,迎来一年中难得好时节--春分,也迎来养生、开运的契机。本文要与你分享:“春分”的要义是什么?在春分如何养生,如何开运?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草木也竞相舒展。今年的惊蛰是3月5日23: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