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赌场会员卡

善恶有报 自古不变

史轲 搜集整理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4日讯】狱卒作恶烂皮烂肉

邵道是明朝池州人(即今安徽贵池县),在衙门中充狱卒,担任管理囚犯的工作,相当于今天的狱警等。他经常向囚犯勒索财物,满足他就高兴,不然就拳打脚踢。有时上司命令他拷打囚犯,他就死命地施刑,常常打到皮破血流,以致很多人死在他手里。

后来邵道得了怪病,手足抽筋,全身的皮肤红肿溃烂,痛不堪言,终日在床上呼号哀叫。全身的皮肉都烂尽,方才气绝。因此当时的人都说:“善恶终有报,只要看邵道。”(《德育古鉴》)

法官冤判堕落为马

江南有一武官,左腿上长有马毛,他记得前二世的事。因为前世曾经做过法官,冤枉判处犯人死刑,所以后世堕落为马。

在做了马之后,有一天,被人骑在险峻的山路上,受着皮鞭的抽打,非常痛苦,想跳下山崖,与主人同归于尽,可是又想起前世因冤杀了人,今世才堕落为马,倘再做错事,恐永无出头的一天,不得不痛苦地忍受。由于做马时的一念悔过,今生又投人做官,可是前生投马的痛苦,还记得清清楚楚。他深知木鞍压得马背很痛,特地做了几百付软鞍,送给马栈使用。(《信征录》)

知县逼杀良民暴毙

清代王伯阳,担任司马的官职,代理上海知县。当时官府招募壮丁憨盗。有周某父子,勇敢善斗,也担任捕盗的工作。

有一天抓了十二个嫌疑人,人舟并获,解到县府,代理知县的王伯阳大喜,亲自侦讯。那知十二人都坚不承认是强盗,称是盐贩,船中有银数千元都是贩盐所得,并非赃物。王伯阳看他们都不供认,大为震怒,就严刑拷打,一时竹棍齐下,把十二人打得皮破肉烂,每个人被迫供认自己是强盗。在捕获这些人的第二天,周某因为遗留物品在巡船中,前往船中取物,适遇狂风,竟在船上失足落水而死。这是周某乱捕良民的恶报,可王伯阳还不觉悟,仍把十二人给杀了。

上级认为王伯阳捕盗有功,明令升官,那知王伯阳在接到升官令的第三天,突然暴毙,在临死之前,还看到很多冤魂向他索命。(《坐花志果》)

在邪恶流氓江XX的操控下,公检法系统及各级政府部门的一些不法之徒在对法轮功的邪恶镇压中充当了可耻的打手角色。它们不相信善恶终有报,可是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我们搜集了这几个历史报应故事,在这里警示那些不法之徒。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 一个一个房间打扫,墙壁,天棚,各种物件儿,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务必做到干净、整洁。儿子很是仔细,就连灯泡都拧下来,一个一个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带回的邪党报纸,该烧的烧,该丢垃圾点的丢垃圾点,不能让它散发毒气。扫灰,也叫“除尘”,或“出陈”,走出旧的藩篱,除陈迎新,多好的寓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