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7日讯】浪漫、浓情蜜意的黄历七夕情人节甫一过去,阳历八月八日紧接来到。这是一个什么节日?想必大家应该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爸爸节!”顾名思义,这是属于“爸爸”的节日,接受子女们的庆祝也是理所当然的。如何庆祝呢?
送领带、送礼物,上馆子等等都是现代社会普遍的方式,这也是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在各种节日最惯用的方式。只是,一年一度的行礼如仪,意义何在?简简单单的一张卡片,甚至口头上但发自内心深处诚挚的“爸爸,我爱您!”不是也有深意吗?
“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的声声呼唤,这是古早年代物质生活困顿时期,为全家三餐努力打拼的父亲与风雨搏斗,倚门盼望,殷殷关切父亲安危的儿女发出的心声,多么的感人!
在那个时代,身负家计重责大任的父亲,做牛做马“甘为孺子牛”,图的是什么?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再怎么苦也得让后代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或许是为了光宗耀祖、或许为的是“养儿防老”。不论如何,培养的是下一代子女,成就的也是子女。在那个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三餐时常不继,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家和乐融融的画面,多么让人怀念、多么令人憧憬。
回到号称科技发达的现代,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还琅琅上口,但诸多现代化工具已取代人力,父亲的角色、地位大为低落。不但养儿防老已是奢望,而且父母还可能被视为累赘,逆伦事件的屡见不鲜已可见一斑;甚至于连父亲节这么一个一年才一次的节日,也被子女抛到九霄云外,遑论形式上的问候和庆祝了!
“老人年金”是近日台湾沸沸扬扬的一个议题,虽说可能是政治人物的买票伎俩,但由虚弱无力的质疑和反对声来看,却也多少反映出老人对之是有某种程度的需求。老年父母的奉养问题如今已逐渐由“社会福利”接手,不只凸显出子女的责任有所变异,也显露家庭功能、家庭伦理已经式微。在这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在形式上的庆祝之余,是否也该想一想家庭伦理沈沦的严肃课题呢?──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