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文博彩平台-老虎机线上-凤凰体育app

钱塘江海塘

陈紫玲 编辑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4日讯】“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作雪堆。”这是唐诗人刘禹锡描绘钱塘江海潮的诗句。钱塘江海潮给人以壮观的景色但也带来了灾害–潮灾。

杭州钱塘江沿岸潮水极强。海潮侵蚀,不仅使附近的农田”悉成江面”, 海潮侵蚀, 还威胁杭州城的安全。

相传早在秦代,为征服钱塘涌潮,杭州湾畔即有海塘的兴筑。有史可考的则始于汉朝。据《水经注 . 浙江水》引《钱唐记》称,东汉时,在钱唐县(治今杭州武林门外内)东一里筑有“防海大塘“ 。三国时,金山筑有咸潮塘。东晋时,海塘有新的发展。据《晋书。虞谭传》记载,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吴内史虞潭在长江三角洲“修沪渎垒,以防海沙“。 沪渎垒在今上海市宝山县境,”垒“就是海塘。

唐代.为消除涌潮对濒江临海一带农田的威胁,海塘工程逐渐受到重视。据《新唐书.地理志》载,盐官(今浙江海宁县)“有捍海塘,堤长百二十四里”。当时修筑的是土塘,用的是“版筑法”,就是如打泥墙一样,用两面木板夹成模子,中间填土夯实而成,由于沿海土壤多为粉砂土,质地松散,缺乏粘性,所以易被潮水淘空。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候潮门和通江门外筑捍海石塘。海塘,又称海堤、海堰,它是我国古代巨大工程之一。钱镠筑海塘时采用了“石囤木桩法”。工匠们就地取材,砍竹编笼;开山取石,将石块装入竹笼内,抛入海中,堆成海堤。然后,再在海堤两侧打上高大的木桩加以固定,上面再铺以石块。这样,不仅使堤身加重,以抗御潮击,而且由于加打了木桩,可以防止潮水淘空塘脚粉砂土,确保海塘不致崩坍。海塘建好之后,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海潮侵蚀;而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江边农田得到灌溉, “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资治通鉴》)。

清康熙、乾隆年间,海塘得到了修善和加固。石囤木柜塘由于互相不牵制,经受江潮冲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还是时常要被潮水冲坍。于是,人们就想到了修筑石塘。康熙年间,以块石垒叠的五十丈尖山石塘乃是海宁石塘之始。雍正二年七月十八日,钱塘江风潮大作,海宁境内的土塘柴塘石囤木柜塘尽决,唯尖山大石塘巍然独存。依照此法,乾隆二年初七日开始修筑鱼鳞石塘。干降四十八年,老盐仓一带塘堤坍塌,添建鱼鳞石塘。

鱼鳞石塘的建筑十分精巧,塘基用5米多长的粗木料打成“排桩”、“马牙桩”、“梅花桩”等不同类型的桩。塘底宽4米,顶宽1.4米,垒石18层至23层不等,均用上千斤重条石丁层上迭。每块条石之间,用糯米浆拌石灰砌连,再用铁锔扣榫。因为状似鱼鳞,所以叫鱼鳞石塘,沿用至今。鱼鳞塘与长城、运河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土木工程。

钱塘江海塘蜿延伸展,两千年来默默地护守着这片富庶之地,铭记着历代人民为之付出的代价。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 克拉约瓦艺术博物馆(Craiova Art Museum)是罗马尼亚的[ascii]着[/ascii]名景点,收藏着该国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绘画和雕塑,时间跨度从中世纪到现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