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21日讯】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电/总统府今天举行国父纪念月会暨宣誓典礼,陈水扁总统亲临主持,并听取惠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薇玲专题报告“纵横全球,行销台湾”。达尔文曾说,自然界证明唯有最懂得适应的才会经过天择而生存;她说,现在台湾还有机会,她支持在陈总统、吕副总统及五院院长领导下加速建设。
月会于上午十时在总统府大礼堂举行,陈总统由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陪同抵达会场,副总统吕秀莲及其他政府首长均与会参加。
月会开始,首先举行宣誓典礼,宣誓人行政院政务委员叶国兴、行政院新闻局局长黄辉珍、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柯承亨及财政部政务次长杨子江,在总统监誓下,面对国旗、国父遗像,高举右手,宣读誓词。仪式庄严隆重。
在唱国歌及向国旗暨国父遗像行三鞠躬礼后,何薇玲董事长以“纵横全球,行销台湾”为题,提出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内容为:
一百年前的清末民初,孙中山先生曾说:“华侨为革命之母”,今天台湾已经远离封建制度,但在现代经济观下,其实我国生存之本还是海外市场,即使此刻此时,我们自傲的台湾产品行销纵横于全球,但强大的竞争力并不是建筑在单单是“台湾”或“行销”二个条件上,而是仰赖国际市场货畅其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比如说台湾电子产品设计,一要产销透过海外通路,二要结合国际行销人才,三要发挥成全世界最强大的电子系统和零件供应链,这些台湾的行销实在没有先天的庇佑,有的只是后天的努力。
我的第一个论点是以一个世界资讯重镇而言,台湾没有先天的条件。比市场腹地大小,这里不是美国或欧盟;以产品研发而言,这里是中小企业居多,不可能资本密集,也没有金援可以大笔投资,再以制造成本而言,生产基地的优势已逐渐远离了台湾。但是在这些劣势中,台湾累积了深厚的本钱,就是共生共荣,环环相扣供应链经验。
台湾曾经有过许多的世界第一,球鞋、雨伞、圣诞灯和纺织品,但是没有一样能像电子业牵动了成千上万同业和共业在同一个供应链中唇齿相依。以曾有的四十八项世界第一的电子产品为例,台湾生产的PC是世界第一位,笔记型电脑世界第一位,但是全部加起来,四千五百家电脑上下游,即使是国内最大的PC产业龙头宏碁公司最盛时一九九九年生产额为三十七亿美元,只约为今天PC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位的惠普公司的百分之四点六。这一点证明台湾产品成功走遍全球靠得多是委托制造、设计生产行销全部分工的ODM模式,台湾既然以外销市场为主,则一定要开放,和国际接轨,反之如果迳走经济保护主义可能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反市场趋势。
第二个论点是专业分工,世界市场的行销是一种反映文化相关的活动,相较于外国丰沛的行销资源,虽然台湾缺乏财力人力投入开发品牌,借着和国外厂牌的结合,实际上也能达到纵横全球的效果。外商能够毅然放弃了自设工厂,大量仰赖台湾厂商生产制造,而台湾厂商就可结合外商推动销售。在实质上行销世界,是新经济下最佳双赢组合,举例单看惠普公司结合了台湾的供应链,目前供货全世界一百六十个国家,无远弗届,这个世界电子网,比联合国的一百九十一个会员国不遑多让。但如果拿掉了专业分工,也就是说离开了国际分工,台湾目前自创的品牌大概只有行销于美国、东南亚、德国和南美洲等几国和中国大陆约二十个市场的绩效。只靠台湾一国之力要建一个这么庞大复杂的经贸网,单单每年的基础建设维修即耗资六百八十亿,目前如国际公司IBM都已退出此一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何况是国内企业?
第三个论点是台湾产品已建立的国际行销经验没有在“行销台湾”上被发挥到,台湾品牌在国际商展上的知名度,绝对远超过台湾在国际政治和文化组织中的成果。既然台湾产品能以(一)务实、(二)互利、(三)活泼弹性、(四)里子优于面子考量下攻占全球市场,为什么我们“行销台湾”时常被教条,虚实难舍,顾了面子失了里子束缚?固然行销台湾有意识形态之争,而行销台湾产品是实质的商品,但是我们看二者背后的意义,其实二者雷同,一样是(一)务实─西瓜偎大边(二)互利─水帮鱼鱼帮水(三)活泼─政治理念生活化(四)里子哲学─身强体健经济健全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可以做的事是把台湾品牌和行销台湾做整合的推动。
国际公司推广的行销观念是全球统一用基础架构的典章制度、服务和品管标准,从产品的广告、通路、规格、供货速度(例如我们追求的世界标准,百分之九十八的消费产品必需在三日内由工厂送抵客户之手)收费依规全部制式处理,这一价值炼的设计单在软、硬体和维修一年即凝聚了六十年的研发和行销的功力。于是我们顿觉数十年来国内一直有的自有品牌的迷思,真的只是沉淀在狭义Acer(宏碁)、BenQ(明碁)是不是国人自产的定义吗?这么根深蒂固难以打破吗?难道一年投资五千五百亿的国际厂牌购买量不也是广义和台湾唇齿相依的自制品牌吗?五千五百亿台币折合每年一个台积电,一个鸿海,和广达电脑加总的营业额。
其实整个供应链的经验可以扩展到台湾的未来产业,结合知识管理来创造财源。比如在生物科技领域,除了实验室中的试管药剂外,我们欣然发现可用电子业已有的平台做为资料库,使用电子业蓬勃现代化的电子元件做为生财工具创造为纵横全球市场的新利器,而电子业已有的竞合文化则可做为业务模式。我们建议国内的生物科技产业,不妨运用电子产业代工、联合研发及共享软体硬体的活泼形势,足可将生物科技从理念到生产,从投资到回收的时期大量缩减,也为今天制造外移,担心研发升级门槛太高的电子科技业找到和生物科技结合的新方向,而延伸电子业的春天。
我们一定要透过品牌行销的结合,也可带来超越狭义品牌的效益,如同台湾虽然在政治上的受到限制,即便不是联合国的代表国,或没有加入WHO(世界卫生组织),然而我们借着产销结合走入国际市场展示的时候,所谓站在巨人的肩榜上看跨业结合,指的就是知识累积后的方法。所以我常引用一串粽子对比红龟粿理论。来形容供应炼。大家看过的粽子是用同样的材料,一根绳子、竹叶、米来做基础,但是包出来的粽子有南部粽、北部粽、咸甜口味不同,各得所好。粽子包好用一根简单的绳子,一串好带、好用,也可以各具特色。反之红龟粿是一个独立模型,包完后很难产生群聚效应,也难发展领头效应。
今天台湾在电子业的经验,验证供应链一定有源头,有相同的材料,但也有各自的特色,这种经验常是工业国家需历时数百年,浩费亿兆经费换来。在台湾的例子,PC电子供应链仅仅发展二十年,就制造出天下杂志一千大中的四百三十名,近台币五兆元的产值,若是台湾只关门致力研发不求全供应链畅通,势必难以达到此成果。
国际间许多国家都已经体认到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像香港、新加坡政府,愿意把政府的网站经营交给国际公司,更不用说其他的商业性质网站,例如Yahoo、微软的MSN。更是由政商结合的方式来经营,中国大陆的大连港甚至把港务全面交给新加坡港代管,既然国际品牌愿意投入大量行销资源行销到全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也愿意用广告效力带动,台湾何乐而不为?可是台湾常常在推动国家重要方案的时候,只考量自创品牌;国内采购案,也只考量国内自有品牌;台湾若是能利用友商的力量去纵横全球,效力相信更宏大,结果必更能取信于国际舞台。严格而论,台湾政府的电子化着墨非常深,甚至被Browns大学评比为世界名列前茅,但是好比锦衣夜行,除了学术界和政府专家外,真有多少国际舞台上的目光注视到台湾?因为内建和外管模式的抉择在商业主导的今天是会造成国际影响力的绝大不同。
结合外商品牌更有向上下游生根发展的好处,眼见电子供应链中制造一环逐渐向中国移动,台湾政府聪明地推出挑战二OO八发展两兆双星的计划,其中着眼的无非是设计研发产业后和扩建台湾为全球营运中心,但是设计研发价格何等昂贵?
比较惠普每年研发投入四十亿美元,折合台币一仟四佰亿。在发明方面,拥有三万个专利权和智财权,每日都有发明被核准,此外的是行销方面每年投入八十亿美元,研发费用加上行销费约合三个二OO二年台积电的全部营业额。反观台湾内需产业机会不向国际开放,纯粹只是要求国际厂商向国内下单投资,技术合作移转。在长期贸易失衡之下,再好的盟友也会在利基只出不进之下向中国市场转进。我们真的盼望能和台湾政府结合分工,间接为台湾制造财富和世界市场的地位,但是眼见国内资源分配时,国际大厂常是考虑中的最后一环,也只能眼睁睁的看国际公司资源陆续转向投入中国大陆。
美国外交史上,百年来向以“棍棒外交”和“金元外交”交相使用,她的国防常以保护商业利益为出发点,即使近代二次波斯湾战争也不免为人讥为护油行动。但是台湾在和美国合作关系上还是着重卖东西给美国,较少着力以贸易互惠观念,放出商机,即使偶而让外商在台湾有双赢的条件生存,也常被讽为殖民主义,此点较之香港、新加坡政府的政府e化网站入口,换取国际市场上的利商形象和行销成果,真是有非常大的观念差距。之前是国与国之前的隔阂,未来怕在公司与国家之间也会造成隔阂,单向贸易逆差的结果在到了需要美国盟商支持经贸时,真的没有任何让我们在美国政坛上代言的机会,更不必想将经济考量提高到连动国防系统来护卫美商在台商业利益了。
最近惠普总裁Carly Fiorina女士在中东访问,受约旦国王之请,双方成立国家和科技公司的合作条约,在全国高科技架设平台成立联盟,因为国家利益之下,企业带来的影响力其实也有互补实质政治的效果。如果台湾可以如此运作,无论从商业利益或国防的角度来讲,台湾都将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当台湾能牵动到国际的商业利益运作时,台湾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程度,都将受到国际间的关注。台湾国防的天然屏障已不在台湾海峡或比武器的船坚炮利,今天全球有超过一半的电子交易背后的运作靠着Made in Taiwan的电子系统和电子零件,如果不去捕捉维持电子业的优势,那真的是浪费了业者奠下四十年基业。
眼见产业西进,电子业的荣景会不会一如鞋业、灯业及伞业一样一去不回头呢?我倒不持此悲观论点,毕竟电子业带动了台湾整个电子供应链,未来一定有能力带动无数其他商机,因为电子业的供应理论是种连动效应,直接提升台湾产业的生产力、运筹力和鼓励竞争合作的商业行为,生产力、运筹能力(logistics),这个能量也就是带动了整个经济的推动力。国内企业因电子化带来的eCommerce,已运用在传统产业的直接间接物料采购,一样产生宏观经济效益。推广这个供应链的影响力远至台湾整个企业生态,比如在,台湾的明日之星的生化科技上,一开始就以发展未来的供应链来做基础,就不怕非台湾强项的生化研发落他人或他国之后,台湾可以采取在整个生化科技供应链当中,找一个大的公司的商业模式来作,或代工、或分工制造、或合作行销,可能都比花费十年枯等自创品牌有较多成功商机。但是这些商机需要公共建设的基础建设如商业化的基因资料库,商业化的基因发展平台来做投资的启动。如果仅是鼓励三千四百亿元生化科技扶助专案,分散投资于一些不同的单位或公司的实验室中,就会和要成立一个供应链的模式相差很远。我们在全世界看到的生化商机,包括制药分析DNA染色体等,都需要结合电子业和生技业,台湾先机是以电子业供应链成功的模式为例,把国际公司行销的力量结合在里头,让台湾的生化科技产品也能与世界接轨,透过产销分工观念,以达到投资迅速转为报酬的目的。在这儿论及的基础建设,还会在全国资料库的收集和分析中,扩展运用来减低未来国民的负担,杜防健保、劳保给付过重。
行销大师看一个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天一月的价值,台湾在操作自有品牌时常犯的错误就是一开始时没有设计成为持之以恒、贯彻到底的模式。缺乏了整体的操作,也没有分工原则,就如同有人常常把WHO的议题,连贯到国防议题,又把国防议题连贯到贸易的议题,最后统而言之全部变成两岸竞争力的议题。基本上,台湾产品要作一个有力的行销,各个议题环节要相关,但是不能互相牵制,只有适当的环环相扣才能如同四千五百家同业既竞争又合作的顺利运行。行销台湾要作一个有力的推动,也要把议题各自独立,把商业行为拿来增强体力,才能在政治行为上有所立场。就怕体力殆尽,则政治行为也没有意义。举例和中国联运全球的问题,这个货物直航是经济贸易议题,绝对不是建立在WHO的抗争之上,也不宜建筑在两岸关系的政治条款上。货物交流带来国力的增强,国力增强再引入其他议题的谈判。我们很乐见自由贸易港条例三读通过,希望带来的是台湾成为转运中心,因为台湾资源稀少腹地狭小,而附近最大的一块腹地就是中国大陆,如果货物不能联运,沦为货源空转的运转中心,则实在可惜。身为国际社会的一分子,我深切相信,中国大陆仍存在有许多问题要克服,眼见对岸克服问题的速度日益加快,以前只有着重制造的华东、华南地区,现在也着手进行改造补强金流、物流和资讯流,例如增加货机的班次、机场运作的顺畅,争取美国和新加坡签商业转运航权等等。反观首先发动金流、物流、资讯流三流电子e化的台湾政府反而绑手绑脚,自限于此三流的跨海改造。
达尔文在一八六0年归结物竞天择理论时曾说“物种的生存,不在其是否是最大的或最强的,自然界证明唯有最懂得适应的才会经过天择而生存”。
现在台湾还有机会,在此我们支持在陈总统、吕副总统及五院院长的领导下加速建设,风起云涌舍您们其谁。
今天的月会给一个国际厂商且身为女性的外人宝贵的机会来阐述我们同样关心这个经济体的荣辱与共,个人深为感动,虽然商人无国界,我们还是有信心和这个经济共同体同生同长,敬祝总统及全体长官政躬康泰,国富民安。(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