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22日讯】上艮(山)下震(雷)其名“山雷颐”。“颐”者﹐口也﹐养也﹐此卦的卦象是上下二阳中含四阴﹐卦性为上止下动。我们可以把上九爻假想成为是我们的上颚﹐初九爻则可假想成是下颚﹐而中间的“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四个阴爻﹐则可假想成为口中的牙齿﹐同时我们都会发现﹐当我们在吃东西或是在讲话的时候﹐一定是上颚不动(上止)﹐只是下颚在动(下动)因此“山雷颐”是以象(口)而取名为“颐”的。“山雷颐”的外卦三个爻﹐都是在讲如何去养人﹐养人者都得正﹐故多吉。内卦的三个爻﹐都是在讲如何去求人之养﹐求养者都不正﹐故多凶。“颐”道本宜自求﹐自求者﹐求同体(同一个卦)﹐求同类(阴求阴﹐阳求阳)。
养者﹐培养﹐修治﹐生育也。人之所养实为﹐养生﹐养形﹐养德﹐养仁。国之所养唯民而已。天之所养﹐养万物也。书曰﹕“动息节宣以养生﹐饮食衣服以养形﹐威仪行止﹐慎言语以养德﹐推己及人以养仁”。天之养万物﹐无非是养其所在﹐“所在”者﹐即“时”也﹐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类﹐卦曰﹕“颐﹐贞吉﹐观颐﹐自求口食”。“颐”﹐中虚﹐未受外物之侵﹐故当择其所养﹐唯贞则吉。本卦大象为“离”﹐离为目﹐故有观之象。“观颐”者﹐观察自己所养是正抑是不正﹐不以口腹之欲而累及己之心志﹐“自求口实”者﹐求其所以自养而不可徒徇其欲。阳实阴虚﹐实者(上九和初九)养人﹐虚者(中间四阴爻)求人之养﹐“自求口实”者﹐自求养于阳﹔震不求艮(下卦不求上卦)﹐艮不求震(上卦不求下卦)﹐惟求同体之阳(二三两个爻求初九﹐四五两个爻求上九)﹐故曰“自求”。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这是一段令人去深思的“象辞”。口最大的两种功用是“言语”和“饮食”﹐我们常常会蜚短流长地去中伤别人﹐藉暴饮暴食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常言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那是因为我们对言语﹑饮食没有节止的缘故。系辞上传第八章﹐有两段文章就是在引伸言语的重要性﹐一是引伸“风泽中孚”的九二爻﹐二是引伸“水泽节”的初九爻。虽是文言文﹐但并不艰涩难懂﹐所以就抄录如下﹕“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这是在警告我们“言前必拟议而后言动”。又曰﹕“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这是说﹐“言语”有如我们一身的户庭﹐君子应当慎密不出户庭﹐也就是说不轻易发言。
初九爻曰﹕“舍尔灵龟﹐观我宋颐﹐凶”﹐“尔”者﹐自己也﹐“我”者﹐别人也(指六四)﹐了解了这二个字的解释之后﹐整句爻辞就会变的明白而易懂了。人常常是有贵而不知自珍﹐却偏偏的要去做一些﹐“舍己之长﹐慕人之短”的蠢事﹔因为人性总是喜欢去贪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但又是蹩脚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的下意识中﹐凡是别人的东西﹐或是自己没有的东西﹐东西就是再蹩脚也一定都是好的﹐这种病态的心理就是“贪欲”﹐六二爻曰﹕“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颠”者﹐“颠”倒常理也(以上求下)﹐“拂”者﹐违悖也。“丘”者﹐高也(在此是指上九)。六二阴居阴位﹐柔不能自养﹐但震性燥动﹐如求养于初﹐从上下之义来讲﹐这是一种颠倒而又违悖于常理。但是如果求养于上九﹐则是舍近而求远﹐而且和上九又非正应﹐往而求之﹐豪门托钵必遭白眼﹐可见上下皆非正应﹐所从又非其类﹐欲有所动其凶必矣。
六三爻曰﹕“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拂”者﹐违悖也﹐六三和上九正应﹐但六三自处于不中不正之位﹐况且又处震卦(内卦)之极﹐故乃遄欲前往相求于上九﹐在他卦六三和上九相应不失为正﹐但颐道本宜“同体”﹐“同类”相求﹐今六三偏欲前往虽不失正然也是凶道﹐“十年勿用”者﹐十年乃数之极。这是在比喻﹐六三虽然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终归得不到上九的帮助﹐原因是违反了颐道。六四爻曰﹕“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虽然在前面提过﹐外卦的三个爻皆言养人﹐但“阴”总宜待养于阳﹐六四爻以阴居阴﹐柔亦不足自养﹐况养人乎﹖六四和初九相应﹐能顺于初九又能赖初之助﹐但“易”之惯例﹐是以上养下﹐今六四(上)反求于初九(下)﹐这就是一种颠倒的反常现象﹐故曰“颠颐”。言其“吉”者﹐因为六四能“以上下下”也。
但是以上求下虽有谦虚之美德﹐但却会产生一种“下易其上”的变态心理﹐“易”者﹐轻视也。也就是说﹐上者的谦虚美德常常被下者轻视。在下者如存有了一种轻视上者的心态,则上者的命令一出,下者马上就会产生一种轻视的违抗心理,令出而人违,刑施而怨起。因此在上的人,在平时就要养成一种威严,耽耽然有如虎视,使下者能望之而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因而决去“下易其上”的弊端。但是这种威严必须是先要“心中有物”(有真材实学),然后再经后天的培养而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威仪。这种威仪会自然的使下者感到敬畏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是心中无物,那就是再如何的经过后天的培养,也是培养不出一种会令人望而产生敬畏的那种威仪。有了虎视耽耽以后,六四才能向下“其欲逐逐”﹐“其欲逐逐”者﹐六四向初九的需求才能连续不绝。从这爻义里我们就又可想出一种道理来﹐凡是天下的事务演变都是二面的﹐相敌对的﹐就像“以上下下”的美德﹐就会引出一种“下易其上”的弊病。
六五爻曰﹕“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六五虽居君位﹐但阴柔不正﹐无养人之材﹐反而要赖上九之养﹐故有拂于常道也﹐但这也在暗示﹐六五虽不能养人﹐但却能用人养人﹐思不自出﹐然亦能养人﹐故吉﹐“不可涉大川”者﹐是在暗示我们﹐用人去养人﹐所以在养人之前﹐必须要衡量衡量自己的份量。上九爻曰﹕“由颐﹐厉吉﹐利涉大川”。“由”者﹐从也﹐“厉”者﹐要时时担心自己的责任重大而无一时之宁。六五顺上九以养人﹐是物由上九以养。换一句话来讲吧﹐上九以贤居上(上者高而无位﹐有如在野的贤人)﹐六五是因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才用上九来辅助自己去养人﹐如此一来﹐上九将会变得位高而权重﹐人也变得权高望重﹐往往就会变得飞扬跋扈﹐任性妄为而凌越轨度。所以上九必危厉自戒乃吉。
为了使“山雷颐”的颐养之义﹐更为明了起见﹐笔者特意从“周易浅述”中抄录一段以响读者。“自养或养人皆贵于得正﹐以卦的上下之势言﹐上三爻都言养人﹐下三爻都言自养。以卦爻的阴阳之分言﹐则阳为养﹐而阴待养于阳﹐所以全卦的初九﹐上九二爻有养人之才﹐其余四爻皆有藉于初上二爻”﹔但是从六个爻辞来看﹐我们又可发现﹐养人者亦需有所养﹐然后才能去养人﹐所谓学无止境﹐达者为师﹐所以在“养人”和“自养”二方面来讲﹐无须有“颠”﹐“拂”之忌﹐唯在“求人之养”﹐必须明分“颠”和“拂”。◇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