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6月21日讯】
水浅不妨松影长
款:春原长兄属书/世愚弟阮元
印:阮元印【朱文】擘经老人【朱】
藏印:德门居珍藏【朱】博窗宝藏【朱】
赏析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转编修,少詹事,入值南书房,做过山东,浙江学政,嘉道间,历兵部,礼部,工部,户部侍郎,又任会试总裁,后官至总督,晚年入京为体仁阁大学士,一生积极提倡学术研究,做了大量编书刻书工作,又在浙江设立诂经精舍,在广东立学海堂,选高材生读书其中,先后建 灵隐书藏 焦山书藏 等藏书楼 年轻时与焦循,王念孙,刘台拱等多有交往,尤其与族姊夫焦循交往尤密,受他影响很大,其研究训诂,曾问学于王念孙,深受其影响,他认为言由音联,音在学前,联音以为言,造字以赴音,音简而字繁,得其简者以通之,此声音文字,训诂之要,以简通繁,古今天下之言,皆有部居,而不超越喉舌之地,对注释(尔雅),非深通声音文字之本原不能,因为其转注假借本有大经大纬之部居,而初,哉,首,基,其偶见之迹,山,水,器,乐,草木,虫,鱼,诸篇,亦无不以声为,特后人不尽知,强调语言文字的起源,最初都是简单的声音,声音既同,行义便很相近,主张说经遵信汉儒,谓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诂不明,汉人治诂,去圣贤之尤近,譬之越人之语,吴人能辨之,楚人则否;高,曾之形体,祖,父及见之,子,孙则否,盖远者见闻,终不若近者之实,其考证,主张推明古训,实事求是,古礼有聚讼千年之 明堂,群雍,封禅,经其考证始明,谓儒者之治经,但求其是而已,是之所在,从注可,违注亦可,不必定如孔,贾义疏之例,提出钟鼎铭词,当与九经并重,对石刻亦十分重视,力以金石考证经史,在义理的研究上,认为古今义理之学,必自训诂始,圣贤之言,不但深远者非训话不明,即浅近者,亦非训诂不明,故其训话,以阐发义理为最终目的,曾谓少学习,自宋人始,由宋而求唐,求晋魏,求汉,乃愈得其实,越初近原始之义理,主张从事孔子研究者,应从曾子开始,认为时习应兼包诵之行之二义,认为(大学)上的格物,其格字应作至字讲,物字应作事字讲,认为凡事皆应亲身实践,才能深入了解许多道理,为正确解释理学家争论之仁,用归纳方法,孔孟所谈之仁集中排比,加以发明,恢复其原义,又认为商周人谈,性命多在事,所以初于实际,而易于率循,晋,唐人言性命,多在心,流入空虚,易于附会,遂专训性命,阐明性命本义,认为静坐主敬,的敬字,本意是严肃认真,对工作负责之义,而非理学家们空坐拱手,因而,其所谈义理,以训诂为具,以佛家之说还之佛家,以宋儒之说还之宋儒;以三代之说还之三代使学者有悟于古初义理之原,不致为后起之说所乱,论者谓其义理之学卓识精裁,独出千古,著有:(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华山碑考),(畴人传),(小沧浪笔谈),(研经室集),(经籍训诂),(山左金石记),(皇清经解),(学海堂初集)等
转载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