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赌博论坛官网-赌博论坛开户-赌博论坛注册

六十四卦杂记 —‘山天大畜’

沈家铨
font print 人气: 55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5日讯】上艮(山)下干(天)﹐其名“山天大畜”。山能畜大有一种至大的感觉﹐并不是“天”真在“山”中﹐只不过是要我们从卦象之中去感受。山岂可畜天?只是畜天之道而已﹐“大畜”者﹐时也。卦艮阴柔而能止刚健干﹐亦时也﹐故时之盛衰﹐势之强弱﹐皆会因时而变﹐读者不可不知。“大畜”的卦义为﹐畜止(待时而行)﹐畜聚(充实自己的道德和学识)。上卦为艮﹐下卦为干﹐上卦的三个爻“止人”﹐下卦的三个爻“被人止”﹐但是整个爻的重点是在教我们如何去顺从时事﹐该止则止﹐该行则行。

在六十四爻之中﹐有一个卦和“大畜”的卦名及卦德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风天小畜”。但是二者的不同点是在于﹐“风天小畜”是偏重在“防止”及“忍”。而“山天大畜”﹐则是偏重在“畜止”﹐“畜聚”﹐畜聚之后才能侍时行事以济天下的艰难。卦(彖)曰﹕“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这是说﹐当我们在充实学识道德的时候﹐要严守正道(利贞)﹐而远离异端偏学﹐一旦我们的学识道德充实了﹐我们就应该学以致用﹐去帮助朝廷济天下的艰辛和百姓的痛苦(不家食)。一个人如果有了充实的学问和道德﹐但只是想独善其身或远循世外﹐而不肯去为国除艰险﹐为民谋福利﹐则此种人乃顽固不知通变之人。

“山天大畜”的中互卦为“雷则归妹”(上震小兑)﹐有木(震)在泽(兑)上之象﹐所以卦辞说“利涉大川”。想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天至大而今在山中﹐此乃引喻所畜至大之象。君子见其象乃较法之﹐尽量充实自己的学识道德﹐为欲其“大”﹐则必须要多听﹐多观察从前古圣贤人的言行﹐从而身体力行来充实自己。但是“多识前言往行”﹐并不是用来去夸耀自己的见广识多。事实上﹐世上有绝大部分人﹐他们“以多识前往言行”的想法﹐只是用来“去多(外门内尌)爢”﹐同时亦用来提高自己的现象而已﹐而鲜有借古圣人的言行为戒。我们必须要了解﹐研究学问的道理是在畜聚自己﹐而后再学以致用地去为国为民谋利﹐没有必要为了虚名而去贪多。求学问一贪多就会变成食而不化﹐也就是不求甚解。有些人虽然书看了很多﹐但有如囫囵吞枣一样(笔者也曾经患上过这种贪多的毛病)﹐你问他们看过什么书?他们是乎什么书都看过﹐但问他们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不知道”。这就是时下人的通病。

读者们可曾记得﹐在好几年前﹐台湾就因为“李登辉”学易(周易)了﹐所以在台湾曾起了一阵学“易经”的旋风﹐为什么?因为“李登辉”也在读易呀﹗于是大家就“附属风雅”地努力去看“易经”。听说“李登辉”曾经换过三四位教他“易经”的老师﹐到底是他天资太高呢?还是他提出来的问题﹐使教过他的老师们不敢苟同或是无从回答?但“李登辉”他到底懂不懂“易经呢”﹖笔者把他从当总统期间﹐开始一直到目前的这段时间为止﹐其说言所行来推测。我猜想﹐“李登辉”他本来可能以为﹐“易经”是一本帝王将相必读的书﹐所以才起了学易的念头。可是他却完全弄错了﹐因为“易经”虽有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存在着﹐但是仍以“乘时”为主﹐以“贞正”为辅。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同时他学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整人或是排除异己﹐一个人一有了这种心态﹐又怎能够静的下心去参悟“易经”?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充满了计算别人的念头﹐哪里还有空去参悟“易经”﹖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是绝对参悟不透“易经”的。

初九爻曰:“有厉﹐利己”。象曰﹕“有厉﹐利己﹐不犯灾也”﹐初九性刚又处正位﹐凡是阳刚又正的人﹐他们必定都不会度势而进﹐而喜躁进﹐但在“大畜”之时﹐进必定有灾﹐所以如能自止则止就不会犯灾了。在别的卦﹐初爻和四爻如能相应(一个阴爻和一个阳爻)﹐则二者相援。但在大畜之时﹐相应的二爻却是相止﹐读者必须要明了这一点。九二爻曰﹕“舆说輹”﹐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读者们可能会发现﹐“风天小畜”卦九三爻的爻辞﹕“舆说辐”﹐二者看似相似﹐但却有其重要的不同之点。“说”者﹐脱离也。“辐”者﹐车轮中的直木柱﹐“輹”者﹐车傍的横木﹐此横木行在车行之时则缚上﹐车停则脱下﹐所以“舆说輹”﹐只是不欲行而已﹐故“大畜”之脱輹完全是操纵于自己。“舆说辐”﹐辐脱则车轮破败坏而不能行﹐所以“小畜”之脱辐不是操纵在己﹐而是自己所预料不及的。了解了二者的不同点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大畜”九二爻﹐虽刚处中﹐所以不至于过﹐反而能自止而不进。故中无尤也。

九三爻曰﹕“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九三不但是刚健之极﹐且又处将变之位﹐更又上与“上九”﹐况且上九乃位处“大畜”之极﹐所以九三爻会因极而思变矣。九三爻和上九爻虽不相应但志同﹐故九三爻其进之志有如良马之驰逐。俗语说得好﹐善奔者踬于疾﹐善泳者溺于水﹐其原因就是﹐善奔﹐善泳者﹐都是喜欢持才傲物而忘了“备”和“慎”。也就是说﹐当我们正在急进追逐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能太过于放纵及太快﹐而忘了自我控制的自保方法及谨慎﹐所以爻辞戒之以利艰贞。“闲”者﹑习也。舆者用以远行﹐“闲”之则无覆辙之忧。“卫”者﹐自防也﹐“闲”之则无失守之患﹐故日闲舆卫才能利有攸往。

六四爻曰﹕“童牛之牿﹐元吉”。童牛者﹐小牛也。(亦可比喻为赤子)﹐这爻辞指的“童牛”就是“初九”﹐初九居卦之最下﹐物之微者。微(始)而畜之则易制﹐止事物之恶弊于初﹐犹童牛之加牿。“牿”者﹐加在小牛头上的横木﹐其目的是在防其碰撞别物﹐也防其撞磨损害其初生的幼角。六四爻的爻辞是在讲﹐当恶念初萌﹐危机初显的时候﹐就应该马上采取应变防患的方法﹐因为是在初时﹐所以其势未盛则止之较易﹐如果等到恶念已生﹐灾难已成﹐再想去禁止﹐则会扞格难胜。在这世上﹐“姑息养奸”﹐“舍不得舍弃”﹐是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最不容易跨过去的两个门槛﹐有多少恶人的养成﹐又有多少事情的失败﹐就是由于“姑息”﹐由于“舍不得”﹐也就是不知“童牛之牿”制之于先的道理。

六五爻曰﹕“豮豕之牙﹐吉”。“豮”者﹐被割掉生殖器的阉猪。在解释这段爻辞之前﹐我们先看一段“程颐”先生说的话﹐他说﹕“六五居君位﹐止畜天下之邪恶﹐夫以亿兆之众﹐发其邪欲之心﹐人君欲力以制之﹐虽密法严刑不能胜﹐但物有总摄﹐事有机会﹐圣人操得其安﹐则视亿兆之心犹一心﹐道之斯行﹐止之则戢﹐故不老而治﹐其用若豮豕之牙也”。简单来讲﹐天下万物庶事﹐一定有他们的统一管制(重点)及有机可入的地方﹐只要捉住这一点就能使力小而收获大﹐有如豮豕之牙。“豕”者﹐牙极刚而好害物(笔者私自认为﹐豕可能是一种野猪﹐不可能是农家饲养的家猪)﹐如果强制其牙﹐则用力虽劳﹐犹不能止其躁猛之性﹐虽絷之维之﹐亦不能使之变。但是如果割去它的生殖器﹐则豕的脾气变柔﹐牙虽存而刚躁自止。六五爻的爻辞重点﹐是在告诉我们﹐恶不可力制﹐必须要“知其本”(物有总摄)﹐“得其要”(事有机会)﹐绝其本源﹐如有釜底抽薪一样。如此才能费力小而收获大﹐不假严刑俊法而恶自止﹐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恶之源头“牙”并未拔去而采用釜底抽薪之法﹐恶自止而牙仍存﹐如强拔牙而止其恶实非智者之本意。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