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杀害僧人 天地不容

太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日讯】南朝宋高祖平定了东晋的桓玄后,让刘毅做抚军荆州刺史。刘毅到荆州,就召见牧牛寺的寺主。说寺主藏匿了桓玄家的儿子庆在寺里做和尚,杀了寺主和另外四个僧人。后来,刘毅梦见被杀的和尚说:“你为什么枉杀我们!我们已经向天帝禀告,恐怕你也活不多久了。”

自此,刘毅因此得了重病不能进食。人一天比一天瘦弱。当刘毅发兵扬都时,有许多争论,刘毅侵犯凌辱宰辅,宋高祖因此派人讨伐他。刘毅被打败后,夜里独自骑马突围投奔牧牛寺。

和尚说:“抚军从前屈杀我们的寺主,我们修佛之人从无报仇之理,可是你来这里干什么?我们寺主多次显灵,说天帝要在寺院杀掉抚军。”

刘毅便哀叹地走出寺院,在一颗大树上自缢而死。

今天中国那些恶人还在残忍迫害法轮大法弟子,但是他们的下场猾比刘毅更惨,因为他们害的正法修炼人。现在还在迫害大法弟子的人,或许你们还幻想最后江丑会保护你们免受惩罚,然而江丑及其帮凶李岚清、周永康、刘淇等已被告上海外的法庭,等待它们的一定是正义的审判,中国人民也一定会把江鬼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到时你们该怎么办呢?你们唯一自救的办法就是立刻停止迫害大法弟子,善待大法弟子,将功补过。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资料来源:《还冤记》)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历阳县有一位老太太,经常行善做好事。一天,忽然有一个少年登门求取食物,老太太待他非常客气,临走的时候他对老太太说:“经常去县衙门前,如果看见门坎上有血,就要到山上去避难。”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特殊的风土,使日本人一直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表现在文学艺术里,便成了这种“深重的悲观主义色彩”:感叹人生的脆弱和短暂,歌咏转瞬即逝的美景,凝视种种琐碎、微小的细节⋯⋯即使是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名将,留下的辞世诗也多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句子。
  • 书写黑暗与痛苦,不等于就是消极和局限,相反,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时代的昏昧、人心的堕落,他对“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势必是肤浅而狭隘的。(北翠╱新纪元)
    书写黑暗与痛苦,不等于就是消极和局限,相反,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时代的昏昧、人心的堕落,他对“美好”“光明”的理解也势必是肤浅而狭隘的。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