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六合彩网上投注app - 体育

【纪元特稿】拒绝妥协

醉诗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二零零二年底瑞典文学院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区的读者来说,此位获奖者可说是名不见经传,笔者同样孤陋寡闻,从未读过他的文字。

匈牙利犹太裔作家凯尔泰斯的名字,是连英国、瑞典文学大辞典上也找不到其名的人,他是当年纳粹党大屠杀的幸存者,历经惨绝人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及见证共产党的极权苛政,这位七十多岁的作家,余生选择了用他的良知及灵魂去拒绝妥协,不肯媚俗、不随波逐流,不向极权低头。默默耕耘,终以“一个没有命运的人”这部被誉为当世最伟大的作品获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的新闻公报说:“在凯尔泰斯的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触到一种拒绝妥协的姿态,它使人联想到一片浓密的山篱笆,以其棘刺防范不速之客,但是,他缓解了读者难免引起的感情负荷,并且激发起一种独特的自由思考。”

他的获奖的最大原因是瑞典文学院高度肯定他的文学贡献,说他:“由于其作品确认了与历史的野蛮专横抗衡的脆弱的个人体验。”并且:“在写作中显露人类在现代经验中堕落的终极真相。”

由于笔者无缘拜读这位大师级作家的小说,完全不能评价其作品,只是从他那点不肯妥协的精神,想起我们的中文作家,尤其是来自大陆的广大笔耕者或爬格子们的作品表现。

最近才读完了骆驼文友的“骆驼行”,有幸正在捧读齐家贞文友的“自由神的眼泪”;这两本长篇小说正是拥有凯尔泰斯那份“拒绝妥协”的精神成分,都是自传式的真实故事,也全是反映在中共治下所经历的见闻,作为苛政的受害者,在离开了那块土壤后,有勇气写出来,让外边的读者多些了解真相,也让后人可以从大量留存的文字中明白这段“恐怖的历史”。因此、在澳华文坛上这二部著作是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反而作者的文字技巧及文学艺术的功力已非作为衡量得失的主因,而是他们出自内心发自灵魂深处不肯妥协的力量;我们的文坛才有幸出现此两本感人肺腑的好作品。

中共统治神州五十多年,犯下的恶行用“罄竹难书”去形容是绝不为过。从三反五反、土法炼钢、三年灾害、十年文革、天安门屠杀到围剿法轮功。被折磨被斗争被摧残被侮辱被处死被冤枉的人成万上亿,非自然死亡的冤魂,不论是斗死害死杀死饿死或自杀,少说也有数千万之众。存活下来的人以及其广大家族群,仍留在大陆,敢怒而不敢言,是能够理解;但出了国门,令我极为不明的是,许许多多人提起笔来,却鲜少去揭发“亲眼目睹”的历史。大多数人不是写风花雪月就是写“乡愁”,或故意“遗忘”过去,回避不敢去碰触伤口。

更难理解的是还有些为了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或私利,千方百计为讨好其“主子”而大写媚共的虚假文字,这些埋没良心的无行文人或文痞其实是一群苛政的帮凶,不幸的是在自由世界华文文坛上这类无耻之徒竟还不少。

前年终于有了一位华文作家夺取了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先生用其行云流水般的美丽文字大胆写下了“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这二本震撼世界文坛的好小说;不但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也让中共的一些拼命掩盖的丑行令世人知晓。故此高行健先生的大作才会被禁止在中国发行,他的获奖恰恰是令中共极度难堪的一件事。

加拿大的一位华文作者张清先生,大声疾呼要求印支华文作者们勿忘把该地所遭遇到的惨剧写下来;要知道印支背景的华文作家为数极少,在澳洲充其量也不过十个八个而已。但也早已出版了黎树的“苦海情鸳”、林雄的“难忘的回忆”、黄玉液的“沉城惊梦”和“怒海惊魂”。其它地区的印支华文作家如陈大哲的“湄江泪”、吴望尧的“越南沦亡琐记”、欧清河的““西贡沦还记”和“劫后西贡”,何燕生的“共党治下四年的越南”、姚思的“叶落湄江”及外国记者巴伦与保罗合著的“血洗高棉”等书。以华文作家人数比例,则印支华文作家所写有关越共柬共的恶行的书本,比之中国的作家已多出好多好多倍了。

文人能尽言责,才算尽了一位作家的天职,如果出来后,为了家人的安全,而不敢触怒仍然掌权的恶势力,大可以用笔名化名甚至是假名发表。以杂文享誉澳华文坛的徐扬,撰写长篇的骆驼和齐家贞,敢写揭发讽刺共党文章的陆扬烈和郑亦明这几位大陆来的文友,他们的勇气很使我敬佩;选择妥协的文人,我不知道他们的良知良心会不会有所不安?但纵然他们的生花妙笔能写出多少风花雪月或儿女私情这些散文、诗词或小说,甚至因此获得一些文学奖的光环,却永远得不到人们和历史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拒绝妥协的今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先生,他受尽了苦难而不肯遗忘,不甘心那段被残酷折腾的历史从此渊没,以绝不妥协的大无畏精神写下一本又一本的小说,向世人揭露纳粹党及共产党所犯下的罪行。网上一位作者茉莉女士如此评价他:“大屠杀是不可解的,凯尔泰斯却用艺术对大屠杀做出清晰的解释,他客观具体地描绘了奥斯维辛,孜孜不倦的探寻,分析大屠杀残忍事件的哲学内涵,对世界提出有关善与恶、自由与不自由等一系列辛辣的问题,让人们睁开眼睛看清世界的丑恶。”

拒绝妥协的伟大精神令人感动,也因此他的小说可以感动了诺贝尔奖的评审委员会而夺取了桂冠。

希望大陆的中老年作家文友们提起诸位的健笔,把当年所见所闻或所受迫害的真实故事记载下来。好让这一页发上在神州的血泪惨史能够确实的留存,后人才能不被蒙蔽。

二零零三年二月十五日于墨尔本无相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 余先生的一句话让笔者心有震悸,事关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团赴普林斯顿,想说服先生回国看看,因他公开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国。故乡来人劝道,回一趟便能解除乡愁。先生急了,怼出一句——我没有乡愁!
  • 漫步林间小道,穿过亭廊幽径,听着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轻柔抚面的风儿;但见鸟鸣山翠,花木蓬勃,白云绕山岗,飞絮舞流韵。
  • 是不是每一个生命,对春天都有一个约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静静地等待。等待中,蓄积着力量,等待中,膨胀着希望,强大着信心?
  • 春风吹拂,大地正变得酥软,路边的柳树,也笼着莹莹的鹅黄。河冰化开一道一道冰痕,憋闷一冬天的河水,又欢唱起来了。我知道,人们的觉醒,同样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绘出一个崭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欢心,流泪,在爱与光明中,在苦难与挣扎中,我们创造着繁荣和文明。在深沉与庄严的歌声中,我们明白了辗转轮回来到世间的意义。
  • 一个一个房间打扫,墙壁,天棚,各种物件儿,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务必做到干净、整洁。儿子很是仔细,就连灯泡都拧下来,一个一个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带回的邪党报纸,该烧的烧,该丢垃圾点的丢垃圾点,不能让它散发毒气。扫灰,也叫“除尘”,或“出陈”,走出旧的藩篱,除陈迎新,多好的寓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