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4月11日讯】
每当看到孩子整天躁动不已,事事不专心,骚扰他人,我们常会说他是个“过动儿”。除了过动症,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精神病症还有自闭症、忧郁症、焦虑症等等。据报导儿福联盟的儿童专线自四月开办以来,就有不少孩子来电诉说他们的心事。他们的父母亲未必知情,忽略了孩子的异常表现,无法认知到孩子也有心理精神、情绪行为方面的困扰或疾病,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往往就被低估了。
许多研究显示,大约有7%至25%的孩子有精神方面的障碍需要协助,情况严重者更要专业的行为治疗配合药物使用。但父母亲们往往是责骂孩子顽劣或个性怪异,或认为自己管教失败而束手无策,会想寻求协助的比例偏低。有下列现象时,可寻找专业的医师、辅导人员协助:
*无理由的情绪低落、绝望
*行为问题如异食癖、破坏行为、自闭、过分退缩等
*易怒、易哭、反应过度
*情绪困扰如焦虑、恐惧等
*自觉一无是处或有罪恶感
*常焦虑、恐惧或心事重重
*睡眠饮食习惯明显改变
*学习障碍、睡眠障碍
*无法用心思考,做白日梦
*发展异常、自闭或过动症
*注意力差,功课变坏
*精神病如妄想幻觉、怪异行为、强迫性行为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资赋优异、残障、养育管教问题的咨商
*无法从挫折、悲伤中复原
*其他如拒学、尿床等问题
传统观念总认为精神心理障碍是肇因于心理和社会因素,但新的研究指出和大脑神经生理也有关,大约包括神经传导物质异常、脑外伤、遗传等因素,很少是单一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由此观念衍生出来的治疗方式包括使用药物以期于短期中改善症状,长期治疗则需要行为治疗或各种心理精神复健再配合药物使用,才能有长久的效果。免疫预防接种,可以促进健康,父母亲们可曾想过“孩子的心理也需要建立免疫系统吗?”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博士指出,人的心理状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据此“心理免疫”的原理,就是以良好的生活规范,潜移默化教养孩子,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能力随时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乐观的好处甚多,而悲观常是诸多精神心理障碍的潜在病因。
乐观的态度是可以培养的,而悲观的心理也可以预防。幼儿是从父母亲、师长及生活周遭学会做人处事的方式,因此父母亲以身作则,建立积极的处事态度,影响所及,就有心理健康的孩童。有健全的“心理免疫”,可提升遇事时的思考与处理及适应社会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向上向善的人生观,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