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2月18日讯】
广东汉剧:戏曲剧种。原称“外江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着《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东南亚华侨聚居区也曾有演出。清雍正至乾隆间(1723-1795),徽剧传入广东后同当地语言、曲调结合而形成,变受汉剧较多的影响。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伴奏乐器中,吊规子,大苏锣和号头是广东汉剧的主要三种特色乐器。较有影响的剧目有《百里奚会妻》、《齐王求将》、《红书宝剑》、《一袋麦种》等。目前,广东汉剧舞台语言正试行用普通话逐步取代中州官话。
图文转载于世界艺术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