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2月30日讯】上兑(泽)下干(天)其名“泽天夬”。“夬”者﹐果决也﹐溃也﹐忍也(有决之志﹐而未至决之时﹐所以待时而不陷)。从卦象来看﹐泽水本应在下﹐但现在却居 于天上。势必溃下﹐故卦名为“夬”。又﹐天下之事益而不已必决﹐所以在[风雷益]之后﹐紧跟的就是[泽天夬]﹐含有事事戒之在溢满的忠告﹐世上之事﹐一过 了[中]就会渐趋于满而溃决。[夬]卦的第三爻“伏卦”就是[泽天夬]﹐[伏]者﹐指出一件事物﹐将来会发生某种遭遇的必然性。所以[夬]卦一过了第三爻 ﹐就慢慢的趋向溃决。[夬]的形成﹐往往都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和姑息﹐有如[养 廱遗患]一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日积月累之下﹐竟被自己培养出来了一位飞扬跋扈而又敢乘临在自己头上的一位角色。[夬]卦如果从常人的眼光中去看﹐他们 能够发现的也只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卦象﹔所以他们总以为以一孤阴寄生在五阳之上﹐看起来决去一阴对五阳来讲﹐必定是会如[吹枯拉莠]一样的容易。 但是[王夫之](王船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之中﹐却暗藏着一些难为常人察觉﹐在现实的人生之中﹐是必定会发生的大问题﹐因而使看似简单的问题突然转成万分棘 手。
(王夫子)说﹕“夬”以孤阴居于群阳之上而无位﹐势如振蒙吹槁﹐阳势已成﹐其于决也何有哉﹖然女稚善媚﹐虽位穷辞哀﹐以请苟延之命于群阳﹐但其固 未尝忘卷土重来以重来也﹐善致功者﹐用独而不用众﹐众力之散﹐不如独之一也]。翻译成白话文﹐其大意是说﹕虽是五阳联手但却不易决去一阴﹐问题就是发生在 任而不专的上面﹐同时在众阳之间对着共同的一阴亦有着不同的目的。况且﹐一阴虽是处在穷极之处﹐但仍念念不忘卷土重来之志。所以一阴对五阳采用了挑拨﹐哀 求等手段。因此人多了﹐也就容易被人离间﹔意见多了﹐力量也就分散了﹐因此在众阳之间﹐才有了各自的想法和目的﹐貌合而神离﹐众志却不能成城﹐所以用众不 如用独。
对众阳意欲铲除由自己培养出来的一阴﹐(王夫之)先生的看法是﹕君子积慎以思永﹐豫治未至之日月﹐慎修德者﹐谨始而尤谨终﹐终事之康﹐不如始之 敏。也就是说﹐为了万全之计﹐事事都应该慎思于始﹐预测未来﹐熟虑于终。卦曰﹕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关于[扬于王庭]﹐ 虽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小人式微﹐君子道长﹐当公开小人的恶行于公﹐使人人知其罪行。(2)小人得志放肆(扬)于君侧(王庭)。但是笔者采用第一种解 释。卦辞的意思是在讲﹐在采取铲除小人的行动之前﹐必须先要开诚布公地宣布小人的罪行于大众之前﹐同时还要诚信地使大家知道﹐事情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简单 ﹐而是仍有困难的一面存在着﹐所以不要忘了戒备﹔同时不可采用太刚暴的行动去对付小人﹐因为太过刚暴了﹐适足以使小人做出玉石俱焚的行动。在行动尚未开始 之前﹐我们必须含晦俟时﹐在行动进行之际﹐必须能决其决而不可系于私人关系”。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我们从卦象的排列现象之中﹐可以看出﹐本应处在地下的泽水﹐现在却居在天上﹐因此君子体会到 “理无常益﹐事无常泰” 的道理﹐同时也就体会到了居上的人一定要时时地施恩泽于下﹐聚居财必须施禄于下﹑志满必须谦退的道理。初九爻曰﹕“壮于前趾﹐往不胜咎”。卦例﹐上为后﹐ 下初为前﹐“前阯”者﹐动也。整句爻辞就是在说﹕不自量力﹐先众而动。人之行事﹐必先度其事之可为﹐然后决之。如躁于动反而为小人所伤 ﹐则为咎也(咎者﹐悖于常理)。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初九爻的最好写照。象曰﹕不胜而往﹐咎也。理之不能胜﹐然犹往﹐故咎也。
九二爻曰﹕“惕号﹐莫夜有戎﹐勿恤”。“惕”者﹐忧虑也﹐“恤”者﹐亦忧惧也。“九二”在夬之时﹐以刚居柔﹐能自晦不至于过也﹐所以常常内怀兢惕 以自戎﹐这样一来﹐虽然夜(暮夜)兵戎突至﹐亦能无忧患了。九三爻曰﹕“壮于馗﹐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馗”者﹐颧骨也﹐“夬 夬”者﹐除去小人之志以必言﹐决而又决。“独行”者﹐五阳之中独九三和上六(小人)有应﹐不于众同而独行也。(王夫子)说﹕在夬的时候﹐如任之于五﹐则五 与之昵(上六和九五相比)。如任之于四﹐则四于之体(四五六为一体)。如任之于三﹐则三与之为应(上六和九三相应)。“惟任之初及二呼﹖初不足与为功(初 九力有不逮)﹐则唯二专其事(夬上六之事)矣”。“雨”者﹐阴阳合和(上六和九三)而成雨。“濡”者﹐遇雨而被沾污了。“愠”者﹐见恨于同阳也。书曰﹕ “君子之去小人﹐如在未决之前﹐面上却先露出了悻悻之色﹐则事未成﹐机先露﹐反噬之凶必不可免﹔唯有把决小人之心。深藏不露﹐且又佯于之和(和而不同)﹐ 如此一来自己就象是独行遇雨而为雨水所污﹐亦虽若似可疑而被他人所见恨﹐然为了决去小人﹐也只有委屈以成其谋﹐终必能达到目的”。
九四爻曰﹕“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也不明”。“次且”者﹐趑趄也﹐欲进不进之貌。 “牵羊”者﹐牵连三阳(初九﹑九二﹑九三)同进。九四爻以阳居阴又不中不正﹐有如一个人坐不能安(臀无肤)﹐进又趑趄不前﹐有人劝其不如和众人同进﹐这样 就可以弥补自己赢弱不敢前进的毛病﹐但九四是一种情险性健﹐却又持才傲物﹐自己不行但又不能接受别人忠告(闻言不信﹐听而不明)的人物。
九五爻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苋”者﹐一种阴寒之植物﹐脆而易折﹐根至蔓﹐虽进取之﹐而余根复生﹐喻九五之近比小 人﹐复叹小人之难除尽也。“陆”者﹐产苋之地也。“苋陆夬夬”者﹐斩草除根﹐并且连所种之土地亦一起铲除掉。也就是说﹐根﹑本﹑枝﹑叶皆去之﹐以免又潜滋 暗长。“中行”者﹐“中”者不偏不移。“行”者﹐用也﹐谓遁乎中道以行。整句爻辞是在说﹐当九五在决“上六”的时候﹐唯恐“九五”会溺于私心(因为九五和 上六相比)﹐在“决”之时突生溺爱之心﹐则“决”小人之心就不会彻底了。幸好“九五”阳刚中正﹐必能除恶务尽﹐可是因为和“上六”相比﹐以义则不可决﹐为 公则虽比于“上六”犹能决之以保其中﹐故无咎。
有人说﹐“苋”者是山羊的细角﹐“陆”者亦是一种叶柔大根的阴寒植物。但是笔者不采此说﹐上六爻曰﹕“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 长也”。小人居穷极之时﹐但自恃和九五﹐九三相比应﹐号咷以求免﹐但“九五”“九三”二者皆有“夬夬”之决心﹐因此虽号亦于事无补﹐凶终不可避。关于“无 号”这二个字亦有很多解释﹐有的说是“无孚”﹐有的说是“没有号令”(号令不信于下)﹐有的说是不警戒”﹐但笔者亦不采上述三种说法﹐因为易是一个空套子 ﹐说什么就象什么﹐但主要的问题是“人人都不服别人所说的”﹐虽心中暗服然嘴巴犹硬﹐所以人人都挖空心思的去另创一些新的解释﹐一来可消除对方的气焰﹐二 来亦可助长自己的威风。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创新”﹐如果失去了全卦六个爻的前后连贯性﹐则此种“创新”的解释﹐就不值得去采用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