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2月21日讯】上干(天)下巽(风)其名“天风姤”。“姤”者﹐遇也﹐这个“遇”字的解释﹐并不是平常所说的人和人之间相遇的“遇”﹐也不是际遇的[遇]。而是指一种非 本所望而卒然出现的“遇”。卦曰﹕“姤﹐女壮﹐勿用取女”。“女壮”者﹐阴盛也﹐阴的本性应是顺巽而从一﹐但现在却是突然出现在五阳之下﹐非女之正道也﹐ 况且一女周旋于五男之间﹐有不能从一而终之象﹐所以卦曰“勿用取女”。按字义及卦象来讲“勿用取女”者﹐只是在劝解我们﹐不可以娶一位女德不贞﹐野心奇大 ﹐而又体壮于男的女子为妻。但是如果从卦辞背后暗藏的含义来看﹐就是要我们随时提防﹐一些外表柔弱却是有备而来的外来势力。“王夫子”对姤的看法是﹕“不 期而会曰遇﹐姤之象也。遇﹐本来是次(急遽)不以礼相见之辞﹐而姤﹐乃女子邂逅与男相遇之谓﹐其为不贞明矣!阴之忽生于群阳之下﹐本欲干阳而力尚不能敌﹐ 故巽以相入﹐求以得阳之心﹐而逞其不轨之志﹐其貌弱﹐其情壮矣……”。
乘此﹐笔者要再次提醒读者﹐研究“易经”﹐绝对不能死背﹐更不能只会泥滞于文字表面的字意﹐就像“勿用取女”的“女”字﹐这个“女”字并不是只指 “女性”﹐而是泛指一切外表“美丽”﹑“柔弱﹐而会使我们失去了提防的一切“人”﹑“事”﹑“物”。常人看到了“一阴五阳”的卦象﹐他们的想法一定是: “虽是一阴突现﹐然五阳仍盛﹐如果马上紧紧张张地去预防﹐不亦虑之过早﹐待之过严乎﹖”。但是一位大智慧者﹐当他看到了同样的卦象之后﹐他就会马上发出 “勿用取女”﹐防微杜渐的戒语﹐因为虽一阴生于五阳之下﹐阴虽至柔至微﹐但是仍劝人要事事谨于微也﹐勿以一阴甚微﹐便轻视而想亲昵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不也是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事”﹑“物”﹖他们常常都是趁着我们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之下﹐而突然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他们 的出现不但是对我们的一切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同时也一定要到我们原本拥有的一切被他们剥夺光了才会罢手。他们的出现是那么的突然﹐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 甚至还会有些暗暗的欣喜。就象数年前﹐在中国人的生活圈中﹐突然出现了一批专门对独身但有些积蓄的男性老年人下手的女子﹐她们利用她们的姿色以及原始的本 钱﹐去迷惑这些自以为是交上了桃花运的老年单身汉。这些可怜而又愚蠢的老人﹐在那些心怀目的女子日缠夜缠之下﹐很快地﹐他们不但交出了他们一生辛苦的积蓄 ﹐同时连自己的老命也交给了她们。所以读者们必须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当一件意外惊喜的事情﹐突然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千万不可惊喜若狂而至手足无 措﹐我们反而要在激动之中去冷静的反省自问﹐问自己是凭了什么条件而会使这件惊喜的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自己的本身条件是否有资格去接受这惊喜﹖
我们必须要知道﹐老天爷是不会无缘无故地把一件好事送给我们的。孟子说﹕“生于懮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的重点就是要我们在安逸之中﹐仍要时时提 高惊觉﹐时时注意出乎意料的小事发生。要我们在安定之中不要忘记“谨防于微”。而不是要我们时时生活在紧张﹐懮心的心情之下。外来的势力能够在暗中渐渐地 茁壮﹐那就是由于自己的骄傲自大。一旦发现自己已经被本来是毫不起眼的外来势力所控制了﹐那就是由于自己的“疏忽”。要知道, 天底下任何吉凶事情的发生﹐一定都是会有前兆的﹐而且这种吉凶的发生﹐也必定是一步一步的﹐缓慢的﹐绝对不可能是一蹴可蹴的。“坤”卦曰﹕“积善之家﹐必 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察也)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简单地说 ﹐天下之事﹐都是由积而成﹐由渐而现﹐非朝夕所能成也﹐而是自己的自傲自大﹐以及自己的顺习因循所至。
“姤”卦的初六曰﹕“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赢豕蹢躅”。“柅”者﹐止车之木.“金”者﹐固也。赢“豕”者﹐有人解释为牝豕﹐有的解释为 瘦小的小豕。笔者认为﹐既是一阴突现﹐又不想引起五阳的注意﹐所以“赢豕”应解释成瘦弱的小豕为当﹐“孚”者﹐心浮气燥。“蹢躅”者﹐跳踯徘徊不前。全爻 是说﹐初六在下如能安静自守(系于金柅)则吉﹐如果燥动﹐妄进则凶。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这就是说﹐要初六能够安静而不动﹐就必须要运用柔顺而 有效的方法. 有如赶羊﹐必须要在后面赶﹐而不能在前面拖拉一样。九二爻曰﹕“包有鱼﹐无咎﹐不利宾”。“包”者﹐包裹也。“鱼”者﹐初六也。“宾”者﹐是指九四爻。 “姤”以遇合为主﹐而不是以相应为义。“初六”和“九二”相比遇﹐故有“初六”被“九二”包裹之象(包有鱼)。九四爻虽和初六相应﹐但是反不能得﹐故不利 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责无旁贷也。当一阴突然出现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九二”﹐幸好“九二”阳居阴位又得中﹐知道任何采用“不偏不激” 的手法去按抚“初六”。
初六爻象辞所说的“柔道牵也”﹐就是指初九受到了“九二”的妥善安抚。以义而言﹐九二不可把安抚初六的责任推给九四(宾)。九三爻曰﹕“臀无肤﹐ 其形次且﹐厉无大咎”。“次且”者﹐欲进不进之象。九三被九二所隔﹐况且“初六”已被九二所包﹐九三既然不能和初六相遇﹐那也就不会受到初六之迫害﹐故虽 厉而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九三”下不遇“初六”﹐上不和“上九”相应﹐上下都无牵连﹐但由于性刚又处阳位﹐心有不干﹐所以有欲进不进 之象。九四爻曰﹕“包无鱼﹐起凶”。“九四”本和“初六”相应﹐但爻辞曰﹕“包无鱼”是“九四”自失其鱼也。“九四”才刚而初柔位﹐又不中不正。处于 “姤”时全卦以“九二”为主﹐“九四””为宾。世上岂可有喧宾夺主的事情﹖如果“九四”为了“初六”而和“九二”相争﹐则必会引凶上身。象曰﹕“无鱼之凶 ﹐远民也”。“民”者﹐指初六也。因“九四”远隔初六﹐故曰远民也。“无鱼之凶”﹐是说﹐如果因为得不到“初六”而和“九二”相争﹐则必会引凶上身。
九五爻曰﹕“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杞”者﹐九五(上也)﹐“瓜”者﹐贤人也(下 也)。“有陨自天”者﹐自天而降意谓有必得之象。九五刚正且中又居尊位﹐由上求下(以杞包瓜)﹐至诚降屈求天下之才﹐故未有不得者也。易例﹐同性不相应﹐ 不相比﹐但处“姤”之时为了制阴﹐只要是贤者﹐“九五”皆会下下而二求之﹐有如“泰”卦所说的“不遗瑕”﹐“不遗遐”者﹐用心弘大﹐无所遐弃也。上九爻曰 ﹕“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角”者﹐极也。上九爻是高亢过刚﹐因为不能和“初六”相遇﹐所以心中虽有些怅恨﹐但是却因远离 “初六”也就不会受到伤害﹐故也无咎。
整个“姤”卦的重点就是在防微杜渐﹐对任何不起眼及外表柔弱的“人”“事”“物”﹐千万不可去忽视之.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末乱﹐合抱之木﹐生于 毫木﹐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对于柔弱而初生之物必须警戒而重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