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 线上博彩全攻略

清代木雕艺人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木雕艺术是中国民族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据说原始社会就有木雕艺术品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木雕艺术得到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完美。而明清时期的木雕作品多以民间生活习俗,以及历史神话故事为题材,也出现了许多木雕艺人。
  
赵陈秀
  
浙江省缙云县人。清代末年缙云木雕的创始人,他自幼从东阳木雕艺人学艺,在缙云县雕刻当时风行的寺庙、祠宇等建筑上的木雕装饰,有名于时。他于1930年以后去世,卒年已八十岁左右。近代缙云县木雕名手周章宝,就是他的学生。
  
江金榜
  
清末福建木偶雕刻艺人。福建著名木偶雕刻艺术家江加走父亲。泉州花园头人。原先从事雕刻佛像,后来专门从事木偶雕刻。江加走从小随父学艺,父亲传授他五十多种木偶头和一个平髻的梳制发式。
  
柯世仁
  
清末福建木雕艺人。福州像园村人。为龙眼木雕“像园派”名匠。“像园派”又称“柯派”。柯世仁擅于根据黄杨木、红木、竹子等不同材料的性能,运用劈、削、雕、剔等刀法,随心所欲,雕成风格各异的各种作品。柯世仁善于集前辈艺人传统技法的大成。他最善雕刻古代人物等圆雕作品,作有“射猎图”、“普贤像”、“达摩”、“观音”和“铁拐子”等诸雕像。
  
陈天赐
  
清末福州木雕名匠。福州大板乡人。幼年学艺于柯传钟。善雕仙佛,亦宜花鸟。刀法取大块劈削,作品粗犷有力,风格淳朴,以传神为旨。长期研究龙眼木雕。他创造的龙眼木雕人物,装上骨制牙、眼、染成褐色,使人物更为生动,盛行一时。为“大板派”木雕奠基人,故大板派又称“陈派”。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崔士顺,明代木雕艺人。
  • 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俱、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 “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俱、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 全器选取一块沈香木雕制而成,只见峰壁伟耸,刀斧痕历历可见,颇具绘画中“斧劈皴”意。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