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0月8日报导】(据中广新闻陈锦华报导)内政部长余政宪按摩风波,在游揆批示告诫之后,暂告一段落,但是后续却引发了是否应该开放明眼人按摩的争议问题。
按照“身心障碍者保护法”第卅七条规定,除了医护人员以按摩为病人治疗,非视障者其实是不得从事按摩工作的,但在“民俗疗法”和“瘦身美容SPA”等产业的兴起之后,视障按摩业反而成为市场上的弱势。
跟据爱盲基金会调查,去年整年台北市有三百万人次,三十万人曾经接受过按摩,市场相当可观,但其中仅有只有一成八的民众是接受视障按摩。
对于这样的情形,视障团体强烈不满,按摩联合会要求余政宪要交代清楚,否则不排除走上街头抗议。而包括残障联盟、爱盲基金会等多个视障团体,则共同发表声明,表示他们坚决反对开放明眼人按摩,要求政府要留给他们一条生路。
国内目前视障者有两万人之多,其中却只有两千人领有合格按摩师执照,其余高达一万八千名盲胞都处于失业状态,爱盲护康按摩馆经理张捷指出,国内盲眼人在教育、就业、生活等各个层面,都长期遭受不平等待遇。除了按摩业之外,盲人要在其他行业找到工作是难上加难,即使有法令保障,但身心障碍者有十六种之多,愿意雇用盲人的企业可说微乎其微。
内政部社会司则指出,虽然法规希望保障视障者的权益,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尤其按摩手法推陈出新,法令愈来愈跟不上时代,内政部目前是倾向将现行法令规定的模糊地带修法明确化,在社会无法平等提供视障者工作权之前,仍会维持按摩业专属视障者的规定。
只不过,视障者成为弱势中的弱势,并不仅止于单一因素,从最源头的教育措施、就业市场机制、以及法令保障的盲点等都是原因 之一,或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导致盲人只剩下“按摩业”一条路可以走?我们的社会是否曾给与盲胞更多的资源,让失去视力的人,也可以发展其他的才能?这恐怕才是值得社会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