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中国体育博彩 - 体育

孔氏六帖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8日讯】
孔氏六帖
宋 孔传撰宋乾道二年(1166)韩仲道泉州刊本
孔传字世文,孔子四十七代孙,宋建炎初年与孔端友南渡,寓居于衢州,此书约成于其南渡之后。书仿唐白居易六帖,取唐以下诗颂铭赞并奇编典录,区分汇聚而成,取书名曰〔六帖新书〕,但后人以其系续唐〔白氏六帖〕之作,乃更名为〔孔氏六帖〕。

孔氏此书,杂录群籍,病者以为有失散漫,惟其书中所征引皆唐宋以前书,坠简遗文,往往而在,裨益考证实多,前人韩子苍序其书说:“孔侯之书,如官家之储材,栋榱枅栱,云委山积,匠者得之,应手不穷,其用岂小?”是公允客观的说法。白.孔六帖,原各自成书,分别为三十卷,南宋末年,书坊合并刊行,并变更卷数为百卷,元明以降,各家刊行者均从百卷本,于是〔唐宋白孔六帖〕合成一书,原来单行本遂不见踪影。本院所藏宋版〔孔氏六帖〕,千百年来,尚得存在人寰,实为书林奇事。

宋版〔孔氏六帖〕,未见藏书家着录,流传真是稀如星凤。此本原三十卷,今存二十九卷,书中有明文渊阁印记,而明文渊阁书目着录此书说“一部十册,阙”,知明内府收藏时已不全。此本后来从明内府中散出,康熙间为山西按察使宋筠所得,乾嘉时期入藏大内,〔天禄琳琅续目〕有着录,今本十九册,乃后代改装。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合金铸成宗喀巴像,双手胸前成说法印,手中各撚出一茎莲花,花顶左方托一经书、右方托一剑
  • 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出家。自幼清真务学,能诵经书数百万言。晋怀帝永嘉四年来到洛阳。他志宏佛法,善念神咒,能役使鬼神。他把麻油的烟灰涂在手掌上,能从掌中看见千里之外的事物,就像看见对面的事物一样清楚,他也能让洁斋者看见。他根据佛塔上的铃声预言吉凶福祸,没有不应验的。他本想在洛阳建立寺院,正值刘曜攻陷洛阳,京都扰乱,建立寺院的志愿未能实现,于是潜居草野,观察世事的变化。

  •   “苛政猛于虎也”来自《礼记.檀弓》。根据《汉书.艺文志》,礼记是孔子的弟子,听孔子传授有关礼仪的学问,记下笔记集结成书的。也有另外的说法是孔门更后面的弟子,去收集有关于礼仪学问的书籍编辑而成的。在古书中所谓的“记”,通常指的都是经书的注解,而礼记不仅仅止于对礼仪作注解,内容还包括了对古代礼节的阐述,是汇编古代礼学的重要著作。
  • 清音若莲——净泉音乐原创
  • 德国的视觉艺术,相较其哲学文学音乐,是较少被德国之外的人了解的。但是德国艺术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却深深影响着其它领域,尤其是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为什么如此精妙深邃呢?弗里德里希对色彩与构图的运用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特色,他赋予风景画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意义。他将灵魂注入风景里,而风景里被照亮的空气是“灵体”,让每一幅画作充满个体性与内在连结
  • 马德里拥有世界上最[ascii]着[/ascii]名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而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近乎真人大小的油画《宫娥》(Las Meninas)是其镇馆之宝。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被称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皮影戏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将中国濒临式微的传统皮影戏在美国发扬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宫演出。然而在她弥留之际,红门剧社的风光已不如从前,她没有后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戏遗产何去何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