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序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的发展达到高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所产生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春秋晚期是初期的铁器时代,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当时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产品的其它领域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汉代的青铜铸造工艺,仍然呈现出美丽的余辉。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作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加工石器的过程中,发明了磋磨、钻孔等加工新技术。当时人们除了磨制砂岩、页岩、变质岩的农业、手工业、狩猎工具外,还磨制蛇纹石、透闪石、石英石、硅质石等彩石玉器。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可能已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在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均有玉器出土。其中如玉斧、玉铲、玉兵器等,当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出土了距今8000年以前的早期手制陶器。新石器时代,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大量出现,制作日益精美。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唐代生产的三彩釉陶,以其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内涵显示出盛唐文化的面貌。宋代以后,由于瓷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陶器生产日益减少,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但从未间断,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

  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其工艺还不够成熟,故又称为原始瓷器。汉代青瓷逐渐摆脱原始状态而趋于成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广泛发展,在浙江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江西丰城、湖南湘阴等地形成制瓷中心。北方的内邱、临城、淄博、安阳等地也于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并发明了白瓷。

  隋唐以后,白瓷获得进一步发展,形成青瓷、白瓷并行的局面。宋代是制瓷业高度发展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除青、白两大品种之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也大量出现。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青白瓷)、龙泉窑等,由于产品被广为仿烧而形成窑系;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和钧窑,工艺精湛,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宋代五大名窑”。元代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更加繁荣。运用釉下彩工艺烧制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色调清新明快、鲜亮绚丽。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中心。青花和釉里红烧制技术更加成熟,青花已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单色釉出现了鲜红、宝石红、孔雀蓝、浇黄、甜白等新品种。彩瓷则相继创制了斗彩、五彩,及后期又增添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瓷器风格“妍丽工致”。景德镇之外,德化窑白瓷、宜兴紫砂器、石湾窑窑变釉陶以及山西法华陶器等,均负盛名。

  竹雕、木雕、牙雕、角雕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雕刻技法多种多样,在明清时期高度发展,并广为流传。

  竹子结实竿挺,虚中洁外,外表油润,色泽近琥珀,且具有浑厚坚韧的特性,被人们认为是祥瑞之物。明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和知名刻工甚少,明中叶以后至清代,竹刻名家辈出,使竹刻艺术从实用转变成为供人们鉴赏收藏的艺术品。

  木雕工艺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雕刻用材,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历史悠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是中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宋以来,大都是用组织细密的木材雕刻,如黄杨木、檀香木等,后硬质木材输入内地,木雕工艺得以长足发展,用料有紫檀木、乌木、红木、鸡翅木、沉香木、楠木等,最常用的则为紫檀与黄杨木。

  牙雕工艺是以象牙及其他动物的牙为材料雕刻的工艺品,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臂搁、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中国牙雕历史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时,人们就懂得利用骨、角、牙制成雕刻品,早在商代就有了负责象牙雕的专业奴隶,技艺已达很高水平。唐宋时期象牙制品已达较精美的程度。明清时期,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工艺也相应普遍发展起来。由于与南亚、非洲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象牙原料也随之引进中国,中国各具特色的牙雕传统工艺得以发展。

  角雕所用材料主要为犀牛之角。由于犀角得之不易,受到历朝政府的控制,甚至犀角制成的饰物都成为等级尊卑的标志。因此,犀角雕刻未得普遍流传,亦未形成一种专门的工艺美术专业,多由竹、木、牙雕刻艺人兼工。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区。清代宫廷大约自雍正朝起开始制作犀角器,至乾隆朝达到鼎盛。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青花是中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在窑器“以青如尚”,单色青釉为主的基础上,景德镇的陶工们创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经验,改革了色釉,并且不满足于刻花,印花纹饰。他们丢掉了使用过许多多世纪的刻花刀,印花模,把中国人最善于驾驭的毛笔用到瓷器上,使它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历史上,在景德镇所创造的丰富多采的陶瓷装饰中,尤以“青花”的影响为大。它是中国瓷器中突出的产品,在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 景泰蓝是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它以工艺精细复杂、色泽晶莹瑰丽、外表金灿华丽而驰名中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珐郎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 一位来自杭州的二十岁聋哑女孩2003年10月7日创入'2003’(首届)中国小姐风采大赛上海赛区比赛暨上海小姐评选赛的复赛,她用优雅的手语及甜美的笑容向大家展示了自我,博得了全场唯一的掌声。这名女孩名叫郭玉良,身高一米七二,是工艺美术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她多才多艺,擅长装饰画、油画和漫画,作品先后在省、市的比赛中获过奖,其无声的世界一样色彩缤纷.
  • 芜湖铁画是安徽芜湖市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