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号码 - App Store

影子后面的世界--柏拉图的理想

知返
font print 人气: 721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1月22日讯】
公元前399年,当被誉为“在所有凡人中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被雅典人处死的时候,他的学生,29岁的柏拉图被深深震撼了,他几乎用他的一生来寻找死亡对于人的意义。他虚妄地幻想用他的方式找回他最尊崇的人,唤回他心中最高贵的灵魂,所以他进入到一个比苏格拉底更为虚幻的理想世界,而他的著作中也无不闪耀着苏格拉底的智慧。

我们甚至无法区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观点,因为老师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而学生以对话的形式将老师的观点记录了下来,里面又混合了大量自己的思想。在柏拉图现存的近三十篇对话中,早期的部分约13篇被认为是逃亡途中记述的苏格拉底的思想,而中期7篇和晚期的6篇阐述的主要是自己的观点。在这些作品中,柏拉图几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柏拉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继承苏格拉底的衣砵完善了“理念”理论。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形象地说明他的理论:一群从未出过洞门的穴居人终年生活在山洞中,他们眼里唯一的常见之物就是他们自己的影子,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只有这些影子。有一天,终于有一个人发出疑问,这些影子从何而来?思索之后,他转过身体就突然发现了照出身影来的火光,他大吃一惊。然后,他尝试着走出山洞,他更加惊讶了!外面明亮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如此绚丽夺目,令他如获至宝。他经过思考得出结论,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前他们的想法都是错的。这个穴居人想到洞里的同伴,决心说服他们来到光明美好的世界,于是他返回山洞。但同伴们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说法,并指着影子说,世界上除了这些影子之外,别无他物。最后,他们把这个异类的同伴杀死了。

很明显,这个认识到外面世界的人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试图告诉我们,我们随时见到的这个感官世界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真实的永恒的“理念”世界。前者只是后者的影子而已。创造者以理念为模式,创造出世间万物。所以真理需以理念为对象,只有理念才是真实的,永恒不变的,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事物。

柏拉图又进一步发展了苏格拉底的灵魂论,认为只有灵魂才能沟通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也只有不朽的灵魂才能认识不朽的理念世界,认识真理。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流动的,包括人的身体,只有我们不朽的灵魂,这个灵魂是理性的,由于它不是物质,是不变的永恒的一。它是我们沟通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的桥梁。灵魂在人出生之前,已经认识到理念,灵魂进入人的身体后,要认识真理,必须排除身体的干扰,逐渐回忆起从前的认识。这是柏拉图著名的“回忆说”。

柏拉图有关创造者的说法被早期基督教借鉴为上帝造物,影响至深。他也是第一个被承认的彻底的所谓唯心主义者。他通过他的理论发现和创造了另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光明更真实更永恒的世界,后来的许多学者都受其影响。黑格尔就在他的基础之上完成了一个概括人类所有已知知识的庞大的哲学体系,成为一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

柏拉图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人类道德与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他和苏格拉底一样,认为善是世界存在的原因和目的,是道德的极限,认识善就是认识真理,认识永恒的理念。故至善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描述了他的政治观点。其主要内容是说,理想的政治应有哲学家来治理。而国家应和人体一样,分为头,胸,腹几个不同功能的部分,分别代表理性,意志,欲望。其相互关系如下:
身体 灵魂 美德 国家
头部 理性 智慧 统治者
胸部 意志 勇气 战士
腹部 欲望 自制 劳力者

与卢梭的契约论比起来,柏拉图理想中治理国家的方式是凭借个人的美德治理天下,这是他的报复。柏拉图差一点就在叙拉古国实现了他的报复,最终因为该国王族和国王间存在矛盾而作罢。

美学方面的成就使柏拉图成为西方美学世界的第一人,他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美学观。他借回忆说论道,人均有不同的灵魂来认识从前曾知晓的真理──理念,只不过每个人对理念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罢了,绝大部分人处于蒙蔽之中,只有认识到真理和善的人才具有真正的智慧。认识到理念世界的人用人自己有限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人类所谓的艺术。因此,对理念的理解乃是美的动因。

柏拉图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认为人类所了解的数学知识就是人了解理念世界后的产物。他认为数学的状态永远不会改变,是人可以真正了解的状态,而世界的一切奥秘都寓于其中。

柏拉图因为苏格拉底的原因在国外流浪近二十年的时间,当他再次回到雅典以后,他和他的老师一样在城外的阿加德米创办了自己的学园,同样以启发诱导的教育形式为主。他的学园吸收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前来学习,其中就包括出类拔萃的亚里士多德。

无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看,我们确实严格无法区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的观点和理想同出一辙,共同建立了一个恢宏的哲学王国。他们试图把人从愚昧中解脱出来,进入他们所理解的理性世界,因为人们很少去注意自己身边一些永恒的事物,而只关心现实世界中自己某些欲望的目的。

借用一位哲人的评论作为本文的结束:“大多数人活在影子之间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他们从不去思考是什么东西投射出这些影子。他们认为世间就只有这些影子,甚至从不曾认清世间万物都只是影子,也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灵魂不朽的物质从不在意”。

【明心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半乐观主义地说,历史常常显得既公正又不公正:公正于大体,不一定公正于小节;公正于久远,不一定公正于短暂;公正于群类,不一定公正于个人。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双重品格。这与任何概率只能显现于大数统计而无法验证于局部个别的两重性,是差不多的道理。但这有什么不好吗?站在一个千年的开始之处,我们回望身后一代代人的战争、革命、劳苦建设以及后来种种毁誉褒贬,感慨历史之剑多少次及时劈开了人间正道,但也感慨历史之雾多少次遮蔽了人们的双眼──而且还有多少不公正的个人故事可能将永远深埋于历史尘埃之下,多少个基督、佛陀、老子、柏拉图、马克思、爱因斯坦作为历史的小数已被删除,永不为我们相识。也许这正是历史的悲慨所在,也正是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前提。
  • 濒死体验作为研究课题源于濒死者恢复意识后描述的濒死状态高度相似。他们往往体验到和平幸福﹐隧道尽头有光芒展现﹐光明天使引领他们向前﹐亲人熟悉的脸庞前来迎接﹐身体轻盈舒适﹐一生如电影镜头快速闪过。尽管关于濒死体验的记述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的著作﹐印度、中国也多有记载。
  • 20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在记录中写道曾有一座名叫“亚特兰蒂斯”的美丽城市在一场大灾难中陷落,沉没在大洋底。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关消失的城市阿特兰提斯岛的神话,让古希腊人津津乐道。直到现在,冒险家、探测员、甚至一些科学家,还在谈论这个神话。
  • 最早记载亚特兰蒂斯国的事情的人是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克里齐》里,柏拉图说,亚特兰蒂斯国原来是全世界的文明中心。这个国家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加在一起还要大,它的势力一直延伸到埃及和第勒尼安海。后来,亚特兰蒂斯国对埃及、希腊和地中海沿岸所有其他民族都发动过战争。一次亚特兰蒂斯对雅典发动了战争,雅典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将亚特兰蒂斯国的军队击退。不久,一场大地震使亚特兰蒂斯国沉没于波涛之中。
  • 现代语言学说大致起源于18世纪晚期的西方,而且起初范围局限于印欧语系。不管现代语言学说在其后如何发展,都没有脱离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划分的词类的范畴:也就是把句子划分出名词、动词、连词、冠词,以及词性和格等等成分和概念。这种划分就是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的观念所带来的。他还用希腊语为实例建立起来了逻辑范畴的学说、开创了归纳逻辑,这就是西方逻辑学说的起源;所谓的逻辑,其实只不过是语言的逻辑。任何一种哲学学说,也都是运用相同的逻辑,摆弄不同的概念等。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我们认为柏拉图是哲学家,而他则对数学及其逻辑着迷,并且认真研究过。
  •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