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台版小西湖・春之画卷 宝山乡埤塘转身

沿着新竹县宝山乡五仙路二段转入288巷,一处清幽静谧的湖畔天地便悄悄展开。(林桔春提供)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5年04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新竹报导)沿着新竹县宝山乡五仙路二段转入288巷,一处清幽静谧的湖畔天地便悄悄展开,如折页画册般徐徐铺陈眼前。这里,是宝山小西湖,一座结合生活、生产、生态于一身的三生农塘,昔日为灌溉农田而生,今朝则转化为乡人与旅者心灵的栖息地。

宝山小西湖,一座结合生活、生产、生态于一身的三生农塘,昔日为灌溉农田而生。(林桔春提供)
拱桥倒影如画,湖光映衬天光。(林桔春提供)

拱桥倒影如画 湖光映衬天光

小西湖最著名的画面,莫过于那座灰白色的半月形拱桥。桥身以青石砌成,三孔对称如同古时书画中藏风聚气的笔法,桥下湖水悠悠,水面如镜,倒映出圆弧与天际,宛若一幅活泼生动的山水长卷。这般意境,让人不禁联想到远在江南的杭州西湖,难怪有“台版小西湖”的雅号,传诵四方。

春日来临,湖畔万物苏醒。湖光粼粼间,嫩叶初展,桂花微吐芬芳,空气中弥漫着甜润的香气。漫步于约400公尺的环湖步道,轻风送爽,花影婆娑,耳畔不时传来鸟语声声,是自然最温柔的对话。

这般意境,让人不禁联想到远在江南的杭州西湖,难怪有“台版小西湖”的雅号,传诵四方。(林桔春提供)
桥身以青石砌成,三孔对称如同古时书画中藏风聚气的笔法,桥下湖水悠悠,水面如镜。(林桔春提供)

埤塘转身 地方历史的见证

追溯宝山小西湖的身世,其实是昔日农村灌溉的命脉——埤塘。宝山地区因地势起伏,早年多靠人工蓄水池来蓄存天水、灌溉田亩。这口埤塘原本寂然无声,直到地方人士携手整建,才逐步转型为休闲景点。如今,不仅见证了农村水利的历史,更透过生态农塘的概念,成为永续生活与教育场域的典范。

桥畔老树成荫,枝桠伸展如时光的手臂,守护着这片湖光山色。石桥边的步道以原木与卵石围成,不见钢筋水泥的锐气,反而多了几分古早农村的温润情怀。

眼前尽是美景,心中却漾起记忆的波纹。(林桔春提供)
这口埤塘原本寂然无声,直到地方人士携手整建,才逐步转型为休闲景点。(林桔春提供)

田园诗境 绿意盎然春意浓

春天的小西湖,不只是桥与水的对话,亦是人与土地的细语。湖畔丘陵之间,农人们种下的柑橘树绿意盎然,夹杂着不知名的野花、金黄色的串钱柳与嫩叶初展的枫树,共构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画。

沿途偶遇野鸭漫步草丛,或是青蛙在水边低声喃喃。偶尔抬头,树梢间闪过台湾蓝鹊与五色鸟的身影,一场生态的偶遇,总在不经意间发生。摄影家林桔春说:“我的照片都是原汁原味的呈现,绝不后制,用最佳的角度,透过镜头把最自然之美,分享给大家。”

春天的小西湖,不只是桥与水的对话,亦是人与土地的细语。(林桔春提供)
沿途偶遇野鸭漫步草丛,或是青蛙在水边低声喃喃。(林桔春提供)

岁月静好 适合放慢脚步的地方

在宝山小西湖,不需要太多言语。只需静静走一圈,眼见的是景,心中却漾起记忆的波纹。无论你是来踏青、摄影,还是仅仅想找个清幽角落读书写字,这里都能给你一种“静好如昔”的安心。

当城市的节奏如鼓点般催促,宝山小西湖却仍坚守着它的缓慢与悠然。那份朴实无华的美,不靠声光营造,却能让人在离开之后仍久久回味,犹如一杯淡茶,初尝清涩,回甘悠长。

当城市的节奏如鼓点般催促,宝山小西湖却仍坚守着它的缓慢与悠然。(林桔春提供)
岁月静好,适合放慢脚步的地方。(林桔春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