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原彰台湾台北报导)面临新关税战挑战,CRIF中华征信所在8日发布最新2025年版“250中型集团企业研究”调查,结果提到2018年开始,中型集团由“西退转南进”,现在面临全球对等关税战的打击,由于他们元气尚未恢复、营运底气不足,应变能力也不如大集团,估2025年至2026年是他们艰困的两年,呼吁政府应予以关注。
CRIF提到,2023年中型集团全球分子企业增加至4,132家,较2022年成长7.83%,为2013年以来最高的投资家数成长,并为连续17年投资家数成长。观察2018年至2023年间,中型集团的营收成长率依次为0.12%、-2.20%、-3.71%、16.76%、2.41%和-2.21%,认为美中贸易战以来,中型集团的成长陷入瓶颈。
他们说,美中贸易战开打,中型集团就开始作“西退转南进”转型的准备,2019年中型集团在中国大陆(不含港澳)投资分子企业家数高达863家,但在2023年时,于中国大陆投资家数已下滑到654家,投资家数减少209家之多。税后净利也由2021年高峰的232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186亿元。
相反的,CRIF说,2018年中型集团在东盟十国仅投资232家分子企业,税后净利仅31亿元,但到2023年中型集团在东盟十国投资成长至341家,增加了109家;税后净利高达57亿元,成长达83.87%之多。
如今美国祭出对等关税,CRIF说,中型集团在对关税率高达40%以上的国家,设立的分子企业家数,包括:越南101家、柬埔寨28家、缅甸5家、寮国2家,合计占全体东盟分子企业341家的39.88%,若加计对等关税达32%以上的泰国66家、印尼26家,合计受影响家数达228家,占全体家数的66.86%。
他们说,中型集团原本想趁着布局东盟生产基地来带动营收成长,但美国祭出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使他们的布局希望落空。在面对关税的冲击下,中型集团在代工基地移转上,也已经投入资金运作,且由于资源有限,较不利采取主动因应,处于进退两难的情况,只能视国际客户的动向被动因应,因此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多当地的资讯作为营运决策依据,以及给予必要的救济措施。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