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信仰:巴黎圣母院迈向新纪元

作者:洛琳‧费里尔(Lorraine Ferrier)吴约翰编译
巴黎圣母院西立面,摄影于2024年12月7日。这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建筑,在2019年遭大火,之后经过约250家公司和数百名专家,耗时5年的修复,复原至今日模样。两座高76码的塔楼内配有1686年铸造的铜钟和波登钟(bourdon bell ,可发出最低音调的最重的那口钟)“埃马纽埃”(Emmanuel )。西立面下方的三个门廊内可见石雕,(由左至右)描绘《圣经》中的“圣母”、“最后审判”与“圣亚纳”(Saint Anne,圣母的母亲)等场景。立面上还有二十八座石雕像,代表耶稣出生以前的二十八位犹大诸王。此外,中央的玫瑰花窗前方,还可见一座圣母石像,旁有两天使随侍,象征着进入教堂每个人的“过错”与“救赎”。(Ludovic Mar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2019年4月15日,当全世界目睹大火肆虐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之际,人们不禁怀疑,这座广受大众敬爱的大教堂能否恢复原貌。如今,历经五年修复,这座神圣的法国哥特式教堂杰作,再次成为巴黎天际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约250间公司和数百名专家参与了这座大教堂的修复工作。正如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在《钟楼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中所写的,“伟大的建筑与其说是个别建筑师的作品,不如说是整个社会投入的杰作;是整个国人的努力留下的艺术资产,非个别天才的灵光乍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捐款超过8.82亿美元协助重建。

中世纪的瑰宝

大约1160年,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为纪念圣母玛利亚,委托建造巴黎圣母院。教宗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 )在1163年为大教堂奠基。大部分建筑虽然在12世纪结束之前就盖好了,但教堂本身却耗费近两个世纪,直到1345年才完工。

法国哥特式建筑大教堂的主要元素包含:尖拱、细柱、肋拱(状似肋骨的拱门框架)和飞扶壁(建筑外部结构支撑)。专家认为正是飞扶壁拯救大教堂免于在火海中坍塌。

逾86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经历过许多次损坏与重建,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790年代法国大革命期间。1840年代,建筑师欧仁‧埃马纽埃尔‧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对大教堂进行修缮、复原和扩建,但仍维持中世纪的样貌。

修复巴黎圣母院

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尖顶(spire)因大火坍塌,损毁了建筑框架、屋顶与三处拱顶(拱顶是拱形的支撑结构,与天花板一起覆盖内部空间)。神奇的是,大管风琴以及所有绘画、家具和彩色玻璃窗都未受大火波及。

专家对原始石雕进行了分析,勘查了大约半个奥林匹克标准游泳池体积的石头,以利寻找修复用材料的来源。他们发现位在法国北部瓦卢瓦地区博讷伊(Bonneuil-en-Valois)的拉克鲁瓦于亚尔(La Croix-Huyart)采石场,是唯一拥有适合重建拱顶和修复墙壁坚硬石材的地方。在法国东南部的圣马克西曼(Saint-Maximin)地区和法国北部的苏瓦松(Soissons)地区的八个采石场能提供软性石材,协助复原内部石雕、修复与重建拱顶。

林务员在法国各处挑选与砍伐了上千棵橡树,以利重建中世纪中殿的架构、唱诗班区域和尖顶;而全国各地的木匠也采用13或19世纪的工法对每棵树进行雕刻。

八组彩色玻璃工匠大师,都接受过数百年古老传统的训练,负责修复与清洁了所有的彩色玻璃窗。

雕塑家和石匠在大教堂内一个名为“雕塑家苑”(sculptor’s lodge)的大厅内工作,如同中世纪的同行一样。

大教堂的建筑师菲利普‧维伦纽夫(Philippe Villeneuve)接受美联社访问时说:“这不仅是修复一座建筑,这是修复法兰西的精神。”

巴黎圣母院南玫瑰花窗照亮夜晚,摄影于2024年11月26日。(Kiran Ridley/AFP via Getty Images)

修复过程中,大教堂所有的彩绘玻璃窗都经清洗干净,让描绘《圣经》场景的彩色花窗熠熠生辉。后来受封为圣路易斯(St. Louis)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Louis IX),在1260年下令制作了上图所示的这扇宽近42英尺、高近63英尺的彩色玻璃窗。它的84块花窗,描绘了《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ement)。窗户的中心,可见基督四周围绕着天使和十个童贞女,还有圣人、使徒、主教、忏悔者、辅祭、女殉道者和骑士。

这两张照片分别展示了大教堂修复前后巴黎圣母院唱诗班区域的席位。上图摄影于2018年6月26日。下图摄影于2024年11月29日 。(Ludovic Marinstephane de Sakutin/AFP/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巴黎圣母院的大管风琴在大火中基本毫发无损,只有一根音管进水损坏。这是法国最大的教堂管风琴,其中最长的音管长达近32英尺。管风琴制琴师逐一修复近了8,000根音管。他们还更换了音管内部控制气流的皮件。管风琴调音师耗时六个月对管风琴进行调音,以适合大教堂的音响效果。

巴黎圣母院的大管风琴是法国最大的教堂管风琴,其中最长的音管长达近32英尺。(Stephane de Sakut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刚清洁过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内部,摄影于2024年11月29日。画面里的中殿墙面由上而下可见檐窗、三拱廊(triforium)(开放式长廊)和侧过道路口。(Christophe Petit Tesso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圣母院重建的尖顶,依照1859年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当时的设计,以实心橡木组成结构,外层覆盖铅,辅以铅铸饰品装饰,包括奇美拉兽(chimera,神话中会喷火的怪物)、滴水嘴兽石雕(gargoyles)和200个弯钩(状似主教权杖弯曲的钩子)。八只称为“大公爵”(Grand ducs)的铅鹰看守在尖顶的底部,保护该古迹免受禽鸟攻击。

这张空拍照可见一台起重机在巴黎圣母院近99英尺高的尖顶旁,摄影于2024年11月25日。(Damien Meyer/AFP via Getty Images)

巴黎圣母院于2024年12月8日对外开放,当天为“圣母无染原罪瞻礼”(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纪念日,是纪念圣母玛利亚无罪受孕的日子。想了解更多信息,请造访网站NotreDamedeParis.fr

如需进一步了解圣母院正在进行的修复工作,请访问RebatirNotreDamedeParis.fr

原文:Restoring Faith: Notre-Dame de Paris Enters a New Era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洛琳费里尔(Lorraine Ferrier)为《大纪元时报》撰写美术和手工艺术品相关文章。关注能传达美和传统价值观的作品,聚焦北美和欧洲的艺术家或工艺师。希望能为少数或鲜为人知的艺术与手工艺品宣传,进而保存传统艺术遗产。现居英国伦敦郊区,从事写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国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罗尔还亲眼目睹了新国家第一座大教堂的开工。这座教堂是美国早期杰出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称为巴尔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伦大教堂(或译达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兰东北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诺曼式建筑(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国诺曼人在11、12世纪时建造的英格兰罗马式风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作品《马克白》(Macbeth),于2007年萨翁林纳歌剧节(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领域)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当代潮流。
  • 韩德尔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而《阿里欧唐德》(Ariodante)或许是他最历久不衰的杰作,展现他丰富的音乐表达结合戏剧性叙事的能力。
  • 美国在制作绗缝被(quilt)方面有悠久传统,但绗缝艺术可以追溯到欧洲和亚洲的中世纪。英文“quilt”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与拉丁文“culcita”(意为“垫子”)有关;当时制作绗缝被是为了基本生活所需、庆祝特定人生大事、彰显针线技艺,以及作为政治宣传。
  • 洗手壶(aquamanile)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常备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语aqua和manus,分别为“水”与“手”之意。洗手壶在宗教和世俗场合都会用到,神父在做礼拜时会用它倒水洗手;贵族和富商在宴会上也会摆放华丽的洗手壶给客人洗手。
  • 欣赏汉普顿宫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于那融合美丽、端庄、高贵、内敛与庄重的画作之余,可能会以为这些画作来自一位18世纪中后期的艺术家。然而,这些肖像画却是在更早一个世纪之前由戈弗雷‧内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创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国画家,公认是英国最杰出的巴洛克肖像画家。
  • 很多人会在一月份做年度计划。每年我都会拟定两个大的创新方案,我会按季节规划:春夏两季照料我的果菜园;秋冬两季学习一项艺术或手艺,今年是学女装裁缝。
  • 捷克共和国的捷克克鲁姆洛夫镇(Cesky Krumlov),距捷克、奥地利、德国三国交界处不到50英里,是该地区建筑遗产的杰出代表。小镇历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许多普通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大型的建筑,包括两座宏伟的修道院在内,更为小镇增添了美感和历史气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