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专题报导)缺药问题频传,突显出台湾药品供应存在不稳定性。专家表示,台湾的原料药来源约七成从中国进口,这使台湾药品供应存在隐忧。当两岸关系紧张时,中国限制出口,台湾药品供应会出现问题,呼吁政府未雨绸缪,鼓励厂商分散原料药的供应地。
国内缺药问题频传,从日前传出抗生素盘尼西林短缺到国内注射液大厂永丰化学因违反相关规定遭食药署勒令停业,因其生产的生理食盐水等注射液在国内占比七成八,停工后造成国内注射液供应危机,不仅增加手术难度也危及住院民众、洗肾病人的安全。
★相关阅读:
解原料药缺药危机 专家:可比照口罩国家队
中华民国基层药师协会理事长沈采颖向《大纪元时报》表示,目前国产药品大多是学名药,占比超过九成,其中的原料药“活性药物成分(API)”约七成来自中国,这使台湾药品供应存在隐忧。当两岸关系比较紧张时,万一中国又要限制出口,届时台湾的药品供应是否又会出问题?
台湾日前接连传出缺药问题,甚至不乏原厂药退出台湾。台湾医药品法规学会理事长、阳明交通大学食品安全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所教授康照洲向《大纪元时报》表示,原因很多,像是台湾国产制药厂都集中生产类似药物,竞争激烈,贩售过程中互相削价竞争更厉害,也让药价被压得更低。
另外,国产制药厂生产的药物规模总量不够大,也让生产成本相当高,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有些药厂面对扩增的庞大需求,简化生产流程而影响产品品质,如永丰注射液短缺事件就是其一。
康照洲提到,国产制药厂的药品利润低,也会使药厂不愿意提升药物品质、持续研发新药,导致动能停滞。许多原料药都来自单一国家,像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药物,洽谈原料药价格时很容易丧失议价空间,而且制药规模小、成本提升。若情况逐渐恶化,可能使药厂不再愿意生产药物。
对于移转原料药来源的限制,沈采颖提到,健保对相同成分、价格的药价给付都一样,若要改变原料药来源,成本势必增加,但给付价格依然相同,所以转移来源国近乎不可能。她呼吁,政府应未雨绸缪,鼓励厂商分散原料药供应地,从中国移转至印度、欧美等国家。若过度依赖单一来源,可能会像日前永丰注射液事件一样,造成供应短缺。
康照洲认为,国内药厂数量太多,势必要适度整合,依其他国家经验,都是由政府协助辅导国内企业整并及升级。◇
责任编辑:郑桦